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如何推动农村环境治理

如何推动农村环境治理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利国利民、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结合湖北省建始县农村环境治理的做法,笔者认为,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委常委、副县长为组长,发改、财政、环保、审计等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项目实施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工作经费。


  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在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做到“三个结合”,即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入户调查相结合,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动态宣传与宣传栏重点宣传相结合。通过组织编写发放《新农村环保知识读本》,开展农村环保明白人培训,建立环保宣传栏,刷写环保宣传标语,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小组会、屋场会等形式,增强群众环境意识,让村民深入了解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知晓污染处理设施的作用及效果,增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捆绑资金,发挥聚集效应。为解决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瓶颈问题,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将财政、住建、农业等部门的支农资金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村重点倾斜,实施村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清洁种植等工程。


  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管理上,严格实行项目“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国家招投标管理办法》进行招投标,涉及政府采购项目的全部按程序进行政府采购。同时,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合同书》,聘请专业公司进行工程质量监管,做到监理单位日常监督负总责,业主单位定期巡查抓督办,发现问题下达整改处理意见。


  因地制宜,打造山区特色。针对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地形复杂、区域面广等特点,不断探索污染防治新模式。在生活污水处理上,对居民集中区域采取集中式无动力污水处理模式(水解酸化池+人工湿地处理模式),零成本运行;对居民居住分散地区,以沼气池建设为主,分散式处理污水。在生活垃圾处理上,采取焚烧炉焚烧+水除尘工艺进行处理,推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模式。在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上,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模式与沼气池处理相结合的办法。同时,实施花坪百亩葡萄园及猕猴桃园“一品一肥”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示范项目、农嘉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标准化养殖小区集约化畜禽养殖项目等“四个两”(两清、两减、两治、两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减轻示范项目村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落实责任,创新管理机制。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明确具体的考核办法。对示范项目未按计划进度实施、未完成预定任务目标的,采取追缴已下达资金、核减或停止拨付下年度项目资金等措施。对考核优秀的乡镇,在项目申报及生态创建中优先考虑。同时,制定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乡镇环境保护制度等12个制度,为巩固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成果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