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跳出农业抓增收

跳出农业抓增收

作者:陆子修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安徽是个农业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农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业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人到城市去,到第二三产业去,到国外去等等。钱从哪里来?钱也从这些地方来,因此,跳出农业抓增收,最为现实、可靠、有效的亮点是,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第二次解放,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源是世界上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只重视物资本,忽视人力资本,是不清醒。不合格地领导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早在几十年前就深刻的揭示了这一真理。实现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安徽省农委已做了明确部署,关键在于真抓实干。我认为,当前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应把握六个环节,逐一抓实。

第一,在政策上主动引导。要舍弃一些不合理政策。过去一些政策给农民套紧箍咒,设置门槛,甚至进城镇也有所约束。要废除一切不合理的乱收费。最近,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废除了农民工进城交暂住费、暂住人口管理费、计划生育管理费、城市增容费、劳动力调节费、外地务工经营管理服务费、外地建筑企业管理费等七项收费。这已走出第一步。对农民为什么要收劳动力管理费?这就是歧视。要制定和实施多层次人才流动、放活政策,城乡开通,以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造城乡共融、城乡共荣、城乡共进的生机勃勃的局面。

第二,在制度上改革创新。当前迫切需要改革的,一是户籍制度改革,二是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四是就业制度改革,五是政府职能、审批制度改革。加入WTO后,这几个方面应有大动作,要从根本上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一元结构。

第三,在就业上开拓空间。要开辟更多的载体、更多的平台,让新生劳动力尽早就业,使农村劳动力尽快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和大城市转移,从省内向省外、国外转移,从低层次简单劳动向高层次复杂劳动转移,从一般的打工者向自主创业者转移,从个人分散的转移向集团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广阔的前景,要把载体扩大,平台做平,做得又快又稳,让打工潮———创业潮———城镇潮逐浪高,财源滚滚来。

第四,在组织上完善中介。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专业协会、经纪人协会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协会把农民自身组织起来,发展农民自己坚强的区域性和专业性的组织,这才有出路。各级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让老百姓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成为优化环境的主体。

第五,从根本上提高素质。要重视办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要抓输出人员培训,包括待岗培训,使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闯天下。专家、学者是人才,泥瓦工的一把瓦刀也能成材,无为的“小保姆”是家政人才,肥东十万建筑大军在大西北占领市场,也是人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讲了多年,一些同志仍没有入脑入心。最近,我到苏中、苏北农村考察,扬州、南通、泰州、盐城、淮安等市都对入世后的挑战和机遇作出强烈反应,通过政府牵头、能人带动、专业培训,各地都有万人、几万人成建制地输送到发达国家,闯荡就业,打造各自劳务“品牌”。就连原来贫穷的盱眙县也向境外输出了15万多人,到日本打工的就有600人,南京市70%经济民警是盱眙人。不少干部跟农民一道打工,体验生活,增长才干,吸引外资,沟通信息,精神状态如此兴奋,令我感慨不已!

第六,在舆论上大声疾呼。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能只做一般的号召和支持,是要大声疾呼,是要做硬任务列入干部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察,实行奖惩兑现。江苏省盱眙县五套班子都有劳务输出任务,县人大今年也分配了60名指标,从培训抓起,到输出地上岗,全程服务,一抓到底。把任务落实到人,变压力为动力,人人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派,处处是跳出农业抓增收的好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