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强调环境保护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项基本内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科技含量、低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乃至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观念、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境风气、环境习惯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精神风貌、文明形象、文化品位和先进程度,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类生产技术的提高,消费欲望的增长,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促使自然环境平衡机制发生变化,恶劣的环境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良好的环境是人类最大的福祉。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根本上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是被长期的历史实践所证明了的。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意保护环境,终究要受到环境的惩罚和制约。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宏观伟目标和发展思路,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既是我们的目标,又是强省富民的必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把保护环境放在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突出位置,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并举,依法保护环境,努力使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江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为契机,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逐步提升,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减轻,特别是大规模地退耕还林(草),水土流失状况有所遏制,整体环境状况开始改善。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处在相当高的水平,远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省内各主要河流污染还都比较严重。二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我省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占三门峡以上地区输入总量的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三是生活污染比重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已高于工业污水排放;农村面源污染日渐突出。90年代全省农田污染面积比80年代增加了1.7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在工作指导上仍然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有的地方还沿袭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问题同时存在。
严峻的环境形势,决定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环境的彻底改善需要全省上下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经济强省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的关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从对全民族和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始终,贯彻到全省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由于陕西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不仅是陕西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全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我们这一代陕西人,应该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我省实际出发,今后五年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就是要继续贯彻江总书记关于“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退耕还林(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工作上,要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防治大中城市和重点区域环境污染和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保障,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使城乡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要在农村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草)的同时,落实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纲要)的各项措施。争取建立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抓好珍稀物种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旅游功能区、水土流失控制区建设。继续抓好生态示范区,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
要以西安为重点,深化城市污染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防治,改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西安要力争在“十五”末建成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宝鸡、咸阳和杨凌要争取五年内基本建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渭南、铜川、延安、汉中等城市要创造条件向环保模范城市目标靠近。
要加快省内河流综合治理步伐。制定符合实际的渭河整治和水资源利用规划,加快建设沿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加强水资源统一调配和水污染的综合防治,确保渭河干流生态用水。汉江、丹江流域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适宜生态环境和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产业,制止乱砍滥伐、滥采乱挖行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不受污染。
要发挥科技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发展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产业。按照园中园、一园三区(示范区、发展区、虚拟区)的规划,搞好西安高新区国家级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以科技服务产业为核心,积极发展包括环境友好型产品和环保设备材料生产在内的环保科技产业,形成环保科技、产品、信息、资金、人才集散地。完成杨凌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抓好杨凌国家级西部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发展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榆林生态监测与研究中心,加强对实施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环境保护规划的监控,创建环境友好型经济开发区。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要加强领导,严格执法,要认真落实江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指示,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把自然资源和污染损害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指标体系,建立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重大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规划、计划、经济政策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要从严执法,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依法规范企业、公民、法人和有关部门的环境行为。要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环保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对于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和责任人,要依法一追到底。当前,要结合全国正在开展的“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专项行动”,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防止“五小”和“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防止停产治理企业污染反弹。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要把“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开创文明发展道路作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基本国策、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都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通过环境警示教育,公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信息,支持人民群众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监督环保。通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村庄等活动,强化社会各阶层的环保意识,引导群众步入绿色消费和环保型生产生活方式。宣传部门要把环境道德纳入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范畴予以倡导,逐渐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