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民占80%以上,能不能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的开拓、农村的繁荣和进步,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去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9%,扭转了连续四年增幅下滑的势头。但仔细分析,这种增长仅仅是恢复性增长,粮价的回升和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的增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01年全省小麦平均价格为每公斤0.98元,玉米为1.01元,分别比上年上升14%和29.5%。价格上升促进了农民农业收入的增加,全省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比上年增加46.2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总额的41.3%;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加43.9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总额的39.2%。
目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产品供求关系、农业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市场竞争关系特别是农民增收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后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进一步增大。短期内粮价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全国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不会有大的改变;加上入世之后,粮棉油进口总量有可能增加,粮食等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入世后,国外一些大企业的涌入,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当前很难出现高速度的发展;目前农村工业品价格上涨等引起的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对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加大。总的看,目前农民收入增长仍处在非常困难的爬坡时期。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形势下增加我省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当前,重点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一、以提高质量、发展优质农产品为重点,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效益的核心,也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保证。要突出抓好三点:一是加快以优质小麦为主的优质粮基地建设。继续按照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的要求,以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为主要目标,抓好以豫北为主的优质强筋专用小麦基地、以豫中为主的优质中筋小麦基地、以豫南为主的优质弱筋小麦基地建设;抓好以原阳沿黄地区为主的优质稻米基地、以周口、商丘、驻马店为主的优质高蛋白饲用玉米基地建设;以山丘地区为主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秋播面积发展到2500万亩,优质饲用蛋白玉米达到800万亩,优质稻米和优质大豆、脱毒红薯分别发展到500万亩、450万亩和400万亩,优质粮占总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二是抓好以棉花、双低油菜为主的优质经济作物基地建设。抓好以周口、商丘、南阳、开封为主的优质棉基地建设;以驻马店、信阳为主的双低油菜基地建设;以郑州、开封、许昌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努力提高棉花、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产品的质量,今年优质经济作物占经济作物总量的比重达到40%以上。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上,要突出抓好品种的更新换代、规模经营和良种良法的配套,真正生产出合格的优质农产品。三是大力推进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以发展经济作物、特色农业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粮食作物面积偏大,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偏小,是影响我省农业效益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继续有计划地压缩品质差、市场滞销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反季节温棚蔬菜、优质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抓好棉花、瓜果、花生、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的生产,努力提高质量、产量和效益,今年全省经济作物面积要达到6800万亩以上,粮经比例调整到66∶35。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要重点抓好能发挥当地优势的特色经济作物区建设。同时区内建立相应的加工企业,实行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培育成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措施。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要积极发展猪禽生产,加快发展优质肉牛、肉羊生产,突出发展奶业生产。继续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创新与普及结合,加大高产奶牛、波尔山羊、瘦肉型猪、优质肉牛、优质家禽等良种畜禽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搞好南阳黄牛、槐山羊、固始鸡等我省地方良种的选育、培育和开发。加快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省级畜禽育种中心扩建技改,不断提高良种畜禽的制种供种能力。全省良种畜禽覆盖率和优质畜产品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5个百分点。加快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生产示范带建设,在郑州、开封、洛阳、商丘等建立优质奶源基地,重点扶持“花花牛”、“科迪”、“生生”等奶业龙头企业,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挤奶和加工设备、工艺,提高奶业生产科技含量,尽快改变我省奶业落后面貌。二是以发展养殖场、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推进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加快内乡牧原、潢川亚美、济源太行等大型养殖企业发展,通过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要发挥区域优势,加快30个优质肉牛、20个优质瘦肉型猪和20个优质肉羊等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促其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养殖小区建设,尽快改变传统分散的饲养方式,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今年,全省各类畜禽规模养殖的比重要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三是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有害物质残留为重点,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维护我省畜产品的形象和声誉。通过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的跨越。四是加大我省水面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今年总产要达到36万吨。
四、以建设优质粮食和优质畜产品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安排劳动力就业,而且可以缓解农产品卖难,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尽快改变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落后的局面。一是大力发展以小麦为主的粮食精深加工业,尽快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加工基地。继续重点扶持40家粮食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尽快使这些企业形成主业突出、技术先进、市场占有份额较高的加工企业集团,促其创品牌,上规模,提高加工能力。面粉加工是我省的一大优势,要继续大力发展。要突出抓好郑州二面、郑州金苑、新乡面粉厂等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要大力发展粮食食品加工业。我省人口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食品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积极扶持周口莲花集团、郑州三全、思念、河南白象和商丘科迪集团等食品加工企业。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发速冻食品、方便面、味精等名牌产品,努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要继续大力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品加工。继续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加工技术,发展高科技粮食加工企业。同时,要积极鼓励、支持有能力的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变为粮食加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冷却排酸肉、高档牛肉、快餐系列产品和以出口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大力发展高档皮、毛、绒等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具有各种地方风味特色的畜禽加工品。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和装备漯河双汇、信阳华英、郑州花花牛、河南永达、大用等重点企业,促其扩大规模,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同时,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近几年我省畜牧业发展较快,市场对饲料需求量加大,要积极适应这一需求,把饲料加工业作为主要加工产业之一。重点抓好河南宏展、郑州牧鹤等10家重点大型加工企业。同时要积极发展绿色饲料、生态饲料,以适应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三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加工业。目前我省经济作物加工加工业更为落后,一定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要瞄准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抓好蔬菜、芝麻、花生、油菜、果品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尤其对出口势头好的大蒜、苹果汁、油籽等产品要通过提高质量,增加系列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