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第四届“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高层专家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韩俊在分析农民收入现状时指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大幅下降,增加农民收入问题非常严峻。从目前来看,许多农产品的供给都出现了相对的过剩,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也紧密相连。农民长期不增收,农产品的供求形势就可能发生逆转,就会动摇农业这个基础。拥有我国总人口70%的农村是一个消费大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点,农民收入增长的持续下降,导致了农村市场的相对萎缩。有关资料表明,农民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只有农民的收入和购买力上去了,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其深层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韩俊认为,和过去相比,目前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已经发生变化,需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寻找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一、对现有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把重点放到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上。要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放到首位,大力发展畜牧业,着眼于大农业的发展。要积极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区域性产业带,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同时还要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
二、对现有的农村财税制度进行改革。目前我国70%以上的县、乡政府的财政面临困境,债务沉重,缺乏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急剧膨胀,农民不堪重负。要对农村公共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必须建立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保证农村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居民的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其关键是要解决好农户间的公平负担问题。要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保证不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做好精简机关人员、乡镇撤并等配套改革,为全面进行农村税费改革提供支持。
三、解决农村信贷难问题,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大额贷款要积极支持。要多方筹集农民贷款担保基金,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其贷款风险。国家应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解决由金融机构来承担农民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收入下降、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问题。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机构所吸收的资金要全部用于农民的贷款。对中西部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的,人民银行积极安排支农再贷款予以支持。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要通过购买专项债券等渠道,大部分用于农村。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力度。积极开办农民需要的住房、教育、大额消费品等消费性贷款,支持农户和个体工商户从事多种经营。
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改善农民就业环境。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要支持乡镇企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解决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的问题。
五、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把农业补贴的重点由流通环节逐步转移到生产环节上。增加对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发展农业科教事业,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六、由中央、省市、地方各级财政共同分担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发达国家都是由省级以上财政负担的,而在我国实际上是乡镇财政和农民承担了主要责任。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所需的共用经费,最有效、最根本、最合理的途径就是理顺各级政府教育投入关系,建立新的各级财政合理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