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农业问题专家锡文指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主要有四大方向。
一、全面优化农产品品种,普遍提高农产品质量:
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都要以优化品种、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作为自己的调整方向,这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方向。
二、扩大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加工: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改变两个观念:一是不能认为农产品加工业是个科技含量很低,不需要多少投资的产业。二是不能认为卖不出去的鲜活产品就可以加工。必须明,供加工用的原料应当是专用的农产品,如专用小麦、专用葡萄等等,它们在品种上和直接食用的农产品不同,否则是加工不出高质量的食品、饮料的。
三、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比如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可以少种一些粮,多生产一些可以出口的农产品或是可以替代进口的农产品。这样不仅能促进当地农民收入增长,而且由于当地生产的粮食少了,就把粮食市场腾出来让给了粮食主产区,这可以使粮食主产区发挥它的优势,让种粮食的农民也增加收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国加入WTO,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更需要解决如何更好地发挥各地的农业比较优势的问题。要想方设法把产品打进国际市场,这对农业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都有利。而最具备条件打出去的是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这类地区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技术和市场意识也都比较强。应在这类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而在内地发挥土地比较多的优势,生产更多的粮、棉、油产品,可以在整个国家形成一种各区域之间互利互补的局面,促进整个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四、在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发展小城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最突出的大问题就是一定要搞好规划。小城镇建设不是搞住宅小区,因为要农民转移进来,就要给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所以城镇建设要注重城镇功能,而城镇的基本功能就是繁荣经济。因此,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这是有没有建设小城镇条件的一个最基本的判断。现在县城和县级建制的市区大概2600个,加上建制镇,总数在5000个左右,如果都建设好,在今后年-10年内就能转移1.5亿至两亿人,这对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