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甜菊糖风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甜菊糖风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作者:王爽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4月24日,距离“甜菊糖不安全事件”的爆发已有一个月之久,笔者来到了素有“甜菊之乡”之称的山东省济宁任城区,中国最大的甜菊糖生产企业———山东华仙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此。当天下午,华仙的全体人员特别为“甜菊糖事件”召开了总结大会,用董事长郑书旺的话说,这场甜菊糖风波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虽说告一段落,其实只是人们对于甜菊糖安全的一种认可,但由此既成的损失,却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

其实谁也想不到,3月中旬发端于新加坡的甜菊糖风波,会这么快就殃及到大运河边上的山东农民。

南张镇是济宁任城区最大的甜菊种植基地,全镇4·7万亩土地,最多时曾种植3·5万亩甜菊。说到农民种甜菊的积极性,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方镇山说:“甜叶菊被当地农民称为是一项甜蜜的事业,因为它亩收入能有2000多元,而种粮食只有几百元。1996年的时候,是甜叶菊种植的高峰期,1公斤甜菊叶卖到15元,几乎家家种,当时生产的甜菊糖大部分卖到了东南亚。后来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市场萎缩,种甜菊的才逐年少了。”

2001年,甜叶菊市场重新有了起色。1公斤甜菊叶的收购价从3·4元左右涨到了今年年初的4·6元左右。究其原因,是由于去年11月,日本厚生省发布信息,将甜菊糖作为国内首选的甜味剂,紧接着应用范围扩大,使得甜菊叶价格开始回升。

“今年,我们镇本来计划把甜叶菊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到2万亩的,想不到3月份刚开始育苗,就发生了甜菊糖风波。很多农民不敢育苗子,有的还把育好的苗子铲了,推广计划受阻。尽管当时我们使劲做工作,农民还是犹豫不决。现在虽然种菊的农民心里都塌实了,但春季的育苗期已经过了,那些想种没种的,只能再赶秋季那一茬。”

在南张镇仙庄,笔者看见大片的麦田里留着一块块袒露的空地。一问才知道,这些空地是准备5月初育好苗后种甜叶菊的。在村南,一位正在料理甜叶菊苗的姓王的村妇说:“当时一说甜叶菊有毒,怎么不怕呀,但地已经空出来了,如果不种甜叶菊,也不能种麦子,这地就荒废了,我们是不种也得种,总不能让地闲着。现在好了,谣言都澄清了。”

除了种植甜叶菊的农民外,受甜菊糖风波打击最大的还是当地的甜菊糖生产企业。紧靠仙庄村,就是山东华仙甜菊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这家年产能力1000吨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甜菊糖生产基地。市场研究部经理王猛介绍说,前段时间,受这次风波的影响,原本繁忙的车间已经开工不足,库房里积压的甜菊叶也堆成了小山。现在公司刚刚转入运营。

董事长郑书旺说,一家本来已决定进货的日本客户已通知华仙,暂停进口甜菊糖。让郑书旺心焦的是,宣布推迟订货的国际客户并非仅此一家。山东华仙70%的甜菊糖出口东南亚,每年的出口量均在三四百吨左右,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45%。

另外,国内不少客户的倒戈,更让华仙雪上加霜。郑书旺证实,已经有5个大客户决定改变配方,不再将甜菊糖作为甜味剂。这几个大客户年采购量都在几吨左右,其中包括健力宝。郑书旺说,截至目前,他们在国内销售的甜菊糖95%滞销,销售收入损失了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则至少损失50万元。另外,由于今年种植甜叶菊的面积只有1万亩,必将会给这个需要3万亩种植面积才能正常运转的公司带来影响。

笔者从中国甜菊协会获悉,山东是国内最大的甜菊糖生产基地,甜菊糖销量占国内70%以上市场份额。除了山东华仙,受到甜菊糖风波冲击的还有济宁的运河、曲阜的圣旺、菏泽的奥星等几家甜菊糖生产厂。

隐含的市场之争

甜菊糖风波始发于舆论攻势,其实对于甜菊糖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受到此种“礼遇”了。只不过,这一次来得格外猛烈些。

与山东华仙有着多年贸易往来的车光三先生,是韩国来的远客。他对笔者说,早在1996年,也就是甜菊糖最鼎盛的时候,海外就借美国科普协会的言论发起过一次与此次宣传内容一致的行动,当时在韩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研究证明,那些无端指证毫无科学实据。所以这次风波,对韩国的进口商没有丝毫影响,相反他们认为这种旧事重提的做法十分可笑。

华仙董事长郑书旺认为,常年以来,有的国家禁用某种外来甜味剂设置贸易壁垒已是心照不宣的做法。这一次,在中国入世放开农产品市场承诺的大前提下,而且又是在甜菊糖的国际市场趋好的态势下,甜菊糖风波借华语圈媒体旧事重提,而且风头来得格外的猛,有着特别的深意。

每次风波的背后都是市场争夺的暗涌浮动。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甜菊糖生产与出口国,占据全球市场的80%以上。在中国众多出口农产品中,它是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深加工农产品之一,每年出口的甜菊糖按甜度计算相当于出口20万吨以上的白糖。现在日本和韩国的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大量使用的甜菊糖,大多是中国生产的。近年来,中国出口的甜菊糖逐年增长,除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外,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都是中国甜菊糖的顾主。

现今国际市场上,甜菊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无论是从甜度系数、口感还是在价格上,甜菊糖都与阿斯巴甜比较接近。阿斯巴甜最早由美国孟山都公司旗下的纽特公司(Nu—trasweet)推出。目前纽特公司仍然是全球最大阿斯巴甜的生产商,每年全球销量达1万吨以上。但是,阿斯巴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呈现出逐年萎缩的态势。

阿斯巴甜要进中国,甜菊糖在走向世界,两种甜味剂,一种是化学合成产品,一种是天然提取物;一个是美国企业,一个是中国企业,这是两个利益阵营的针锋相对。

据悉,国内不少甜菊糖生产企业都推测,这次甜菊糖事件中夹杂着其他因素。这个其他因素暗指阿斯巴甜的“暗箭伤人”。不过,目前纽特公司除了对国内甜菊糖生产企业提出不要继续炒作这次事件外,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纽特公司与甜菊糖风波有关。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食品加工企业舍甜菊糖不用,阿斯巴甜势必将大行其道。

山东省外经贸厅的人士表示,我国加入WTO后,甜菊糖和其它行业一样,是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公平竞争,因此相关企业要首先搞好自己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网络,同时应随时提防“暗枪”的袭击。今后,生产企业应着重在解决甜菊糖的风味和口感问题上下功夫,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焉知非福?

对于甜菊糖事件的冲击,山东华仙甜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书旺说:“其实甜菊糖风波带来的影响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就像现在老百姓对甜菊糖的关注与认知程度,是企业花几个亿也换不来的宣传效果。”

中国甜菊协会日前也召开理事扩大会议,通报甜菊糖风波情况,商讨下一步如何利用新闻媒体,进一步提高甜菊糖的知名度和应用领域,重塑甜菊糖的天然、安全、健康新形象。

变坏事为好事,山东华仙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在4月1日举办的上海国际食品配料展上,该公司申请到36平方米的特大展位,引用权威机构和业内专家的论述展开媒体宣传,重新让客户深入了解甜菊糖,并消除了消费者的恐慌。

同时,危机感也激发了国内甜菊糖生产企业新的活力。以山东华仙为例,现在华仙甜菊糖的新品开发和工艺改良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市场研究部经理王猛告诉记者,公司计划从4月中旬开始,对工艺技术进行全面改进和提高,甩掉消费者心中的甜菊糖产品有后苦味的印象,同时在产品研发水平上紧跟日、韩等先进水平,上马酶改质工程,利用新产品全面抢占国内外市场,并逐渐淘汰老产品。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甜菊叶的价格已经戏剧性地从3600元/吨降到3200元/吨没人要,现在又涨到了4100元/吨抢着要,而且还有一路看涨的态势。这对于种植甜叶菊的农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