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以国际标准构建现代农业

以国际标准构建现代农业

作者:陈文光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以国际标准构建现代农业
——访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光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许多农产品居西部地区第一、二位,不仅满足了全省人民生活需要,而且还常年调出米、面粉50多万吨,食用植物油10——15万吨,蔬菜40万吨,水果30万吨,

以及大量的茶叶、中药材等其它农产品,为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四川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开发无公害农产品,通过提升农产品的内外在质量和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来应对我国加入WTO给农业带来的挑战。日前,记者就四川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有关情况采访了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光。

记者:为什么四川把建设农业生态大省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作为提升农产品的内外在质量的重要举措?

陈文光:四川省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有效措施;是应对入世挑战,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客观要求;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

记者:近年来,四川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文光: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四川省各级农业部门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积极行动,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实现农业“三个优化”和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依照“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的原则,四川省首先在成都、绵阳、广元等市开展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长为组长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通知》。2001年,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4个强制性地方标准,蔬菜、柑桔、茶叶、水稻、油菜等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在彭州市、江油市、广元市建立了3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四川省创建了6个部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包括金堂县、龙泉驿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彭州市、广元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峨眉山市、名山县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编制完成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完善了省级农药残留检测、土壤肥料监测、农产品检测等检验检测机构,成立农产品安全检测认证中心,承担无公害农产品和生产基地认证工作。

记者:四川省的无公害农产品行动已经走上正轨,下一步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上重点抓哪些工作?

陈文光:一是突出重点,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力争用四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四川省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食用林产品污染物超标问题,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菜、果、奶、茶”等农产品。二是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和修订与国际、国内接轨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力争在三年内,基本完成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安全、标志(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等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各环节都有相应标准可遵循。三是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检验检测手段。加强省级,完善市州级,启动区域性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检测检验机构建设,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逐步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培训技术人员,开展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四是创建示范基地,创新生产经营机制。重点创建一批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加大投入,搞好示范,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创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探索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直送、配送、连锁服务。五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登记审批工作,搞好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引导和推广。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统一管理,实行生产基地认定和标识认证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执法力度,加强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