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世界上严重缺水和沙漠化非常严重的国家,其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5%以上,沙漠面积达45%。经过长期艰苦的不懈努力,以色列沙漠化问题得以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旱作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简况
以色列位于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处。首都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南面与埃及西奈半岛相邻,最南端是红海阿喀巴湾;东以约旦河谷与约旦相邻;北部与黎巴嫩、叙利亚山地接壤。以色列南北长470km,东西最宽处135km,面积27,800km2,人口575万人。以色列国土呈马背形,北高南低,东西部为各占国土面积6%的约旦河谷(最低海拔-441m)和滨地中海低海拔狭长平原。中部是占国土面积46%的山区,海拔500―1200m;南部为占国土面积42%的沙漠及沙漠山地区。以色列气候属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全境最低气温4℃(1月),最高气温40℃(8月)。水资源全部依赖自然降雨,降水量由北向南迅速减少。北部年均降水量718mm,中部为529―200mm,南部约35%的地区几乎没有降雨。以色列全年有逾7个月的干旱期(4―10月),年蒸发量2500―3500mm。干旱期为夏季作物生长期。以色列全国82%的淡水水源依靠位于其北部的加里利湖水供应,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97m3/年。可供利用的微咸水和咸水贮量589亿m3。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的犹太人国家,犹太人占全国人口的80.5%。以色列是个移民国家,约260万犹太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联解体后从世界上约78个国家回归故土。犹太民族在历史上由于宗教、政治、经济等诸多原因多次遭受浩劫,曾历经多次亡国流亡之苦而流落到世界各地,饱受各种歧视、迫害和屠杀。犹太民族在经历数千年颠沛流离生活之后终于在1948年重建了自己的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犹太人历史上只能从事商贩和放贷等生计。但素质极高的犹太人深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建国50年来,他们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城市、定居点周边建起了坚固的防护林体系和优质高产的粮食、水果、花卉生产基地,并已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以色列是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18%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以色列国民生产总值为906亿美元,人均工资为1525美元/月,国民生活水平很高,失业率几乎为零,农民收入在国民中居中上水平。
2 水资源管理
以色列水资源归全体人民所有,由政府统一管理,具体执行部门是以色列国家供水公司。以色列居民饮用水的85%,农用水的50%均来自位于北部降水相对较多地区的淡水湖―加里利湖。自1951年起,以色列政府投入巨资开始建设北起加里利湖,南至最南端城市埃拉特的国家输水工程系统。四十多年来,随着国家输水工程的不断建设和延伸,以色列中南部大面积干旱的沙漠和山区变成了绿洲和果园。加里利湖的淡水通过近2800km输水干管输送到各个城市、居点和农业区。全国可灌溉面积已由1950年的14%增加到1992年的35%。
科学合理地开发地下咸水、微咸水用于农业生产和各种洗涤之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将微咸水和淡水混合成居民饮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目前,以色列海水淡化已达400万m3/年,海水淡化技术已逐步完善并步入工厂化生产阶段。污水处理率已达45%,其中25%经严格处理的污水可达到饮用的标准。城市生活污水的60%,经处理后用于冲洗卫生间、灌溉草坪花园或农业生产。以色列有非常详尽和严格的水法。全国各地不论距水源远近,均执行相同的用水收费标准。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享受比其它行业低的优惠水价。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国家供水公司依据加里利湖的贮水量对全国各行各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量实行限量供应。对超量用水的居民和单位实施极为严历的处罚措施,包括处以数倍至十几倍的罚款或直至停止供水。
3 旱作农业发展简要历程
以色列国淡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绿色是犹太民族最喜欢和向往的颜色。种花、养草和保护林木是每一个犹太人的自觉行动及法律严格规范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初始,大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逐步回归到现今以色列这片荒凉的国土。由于较好的土地已经为英国和巴勒斯坦人所占据,犹太人只得占据环境恶劣的地区或从巴勒斯坦入手中购得较好的土地。出于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基布茨(Kibbutz”)应运而生。基布茨是以色列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相当于原始共产主义。早期来自中欧、东欧国家的移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加之自身较高的素质和由于生存和安全需要的巨大凝聚力,犹太人必须做到内部紧密团结,共同建设和保卫家园。基布茨的经济为公有制,人人各尽所能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人人平等,按需吃、穿、用的生活方式。孩子从出生到中学毕业都与同龄人生活在一起。为改变恶劣的生存条件,农业生产首先得到迅速发展。依据基布茨的内部规章到以色到的现有法律,伐树和春季采摘花朵甚至是野花都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犹太人的一切生活行为时时刻刻与节水紧密联系,因此他们的农业生产开发都是建立于运用一切手段节约用水的基础之上。“莫沙夫(Moshav)”是以色列另一种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它是由若干个家庭以各自所有的劳力、资金、农具等组成的合作制经济生产形式。莫沙夫组织向国家租赁土地和向银行贷款,实行互助生产,产品、收入各归其主。经济林和花卉是莫沙夫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莫沙夫可以雇工以补劳力不足。
4 旱作农业科研与推广
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每年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世界前列。由于研究项目选题科学合理,组织工作周密详实,科研人员勤奋敬业,因此,科研资金投入产出比例高达1:12。以色列农业科研工作,由农业部的各研究机构和各地的实验站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由农业部根据国内外农业科研动态、产品和市场变化情况、农民对技术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后选题下达。科研项目以招标方式确定研究小组,并实行项目负责人制。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的农业科研人员先后有极强针对性地从世界约100个国家引进植物2800余种。对于每一种植物的引入,科研人员在注重其生态适应性(抗干旱、耐盐碱等)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化潜力和精细加工所得产品的市场价值。从中国引进的甜柿、金橘、兰花、扶桑等都为以色列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色列科研人员对科研立题的成功把握、精密的工作计划、科研经费的精打细算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及,近85%的成果转化率,很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在以色列设立有极为完善的科研奖励和收入监督机制,因此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能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肯定。以早期利用微咸水灌溉柑橘、苹果、番茄等果树蔬菜的研究课题为例:立题研究之前,对这些果树、蔬菜的灌溉全部使用宝贵的淡水进行。经研究表明:使用微咸水或淡水与咸水混合灌溉,在基本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延长了果品的货架期,提高和调节了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例,从而在改善风味的同时,达到了增加果品生产罐头的产量,使产品在欧洲市场更具竞争力。对于完成该成果的科研人员不仅得到政府的奖励,而且各用水的基布茨、莫沙夫和罐头加工厂等获益农业部门及其它生产单位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从节水效益中提出一定比例奖励和资助科研人员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
在以色列,各部门分工明确,科研人员只从事研究,技术推广由农业部所属的推广部门具体担负示范、培训农民和推广工作。由于制定了十分周密的科研立题、研究管理、奖励和推广机制,因此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5 先进的灌溉技术和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针对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以色列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装备。目前,喷灌、滴灌已十分普及,农用土地面积的近72%实施了喷、滴灌。果树生产中应用滴灌最为广泛;喷灌则主要用于大田作物;花卉生产和草坪养护全部实现了微喷灌溉;在山区造林为了提高成活率和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滴灌正在迅速普及。特别是滴灌仅对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节约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喷灌、滴灌可以根据各种植物及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实行灌溉,同时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与灌溉结合起来。喷、滴灌在以色列已基本实现了微机自动化管理。进行灌溉时只需按下电钮,先进的灌溉系统便自动按照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适时、适量地供给植物以水、肥料和农药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喷灌和滴灌分别比传统灌溉方法节水80%、90%和95%,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节省劳动力。目前,以色列每立方米灌溉用水的生产效率已由60年代的0.7kg增加到1997年的2.6kg,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由于以色列严重干旱且土壤非常瘠薄,植物种子和林木幼苗直接播入或植入土中很难正常萌发和生长。为此,科研人员与生产部门紧密结合,研制了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育苗和可调控温室装备。科研人员广泛使用蛭石、浮石、泥炭等与少量优质土壤和保水剂制成种苗培育基质。林木、花卉、蔬菜种苗与基质一同移栽,从而保证了极高的成活率。在地形复杂设置灌溉设备较为困难的山区,为苗木套置上直径10―20cm的半透明塑料管,当林木定植时埋入地下20―30cm。运用这种方法,灌溉时可以十分方便地达到省水、保水的作用。以色列政府经常动用飞机在干旱半干旱山区实行人工增雨作业,以保证去除塑料管后的幼林木生长。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已很严重,其中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83m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末,并且低于著名缺水国家以色列人的水平。而目前人们的节水意识还非常淡薄,因此各行各业必须尽快实施节水战略。农业工作者必须大力进行旱作节水农业的研究和实践,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危急状况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