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最重要的产业,因为它是人类生存、繁衍物质的基础产业,所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什么是精准农业,主要内涵是什么?
简单地讲,精准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发现农作物及其背景空间差异,进行定位、定量、智能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细小局部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减少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这种由信息技术指导生产,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生产及销售产品的形式,称之为精准农业。
实施精准农业,除了有相当大面积的耕地以外,还需要以下设施:
l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在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异常重要,它一方面对农田采集的信息进行精确定位输入GIS,另一方面也是确定农机作业轨迹的依据。GPS系统的基本作业有三点:
(1).农场基本格网定标。
(2).指挥农机行进,按专家制定的作业空间及作业内容(处方)实施农田作业。
(3).对采集的农田各种信息进行定位。
农田信息采集系统
农田信息数据采集是实施精准农业的基础工作,是农田GIS和农业专家系统的主要数据源之一,也是智能化农机具行为的基本依据。主要工作内容有:
(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养分分析;
(2)作物长势地面监测:包括作物光合与呼吸速率,叶面积及冠层温度等数据采集;
(3)田间杂草及病虫害发生发展状况监测;
(4)环境监测数据采集。
遥感系统
遥感系统包括遥感图像数据获取系统合图像处理系统。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用途,在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信息,获取农田作物长势与背景的差异,为精准农业实施提供定位农作信息。
(1)通过航空像片的处理与分析,发现农作物及背景的差异,指导农田采样点布设和农机作业。
(2)运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冠层进行监测,分析叶绿素密度的变化及其与养分、水分的关系,为专家系统制定作业方案(处方)提供依据。
(3)用多种遥感信息,进行作物全生育期监测,通过模型估算作物生产量和产量。
农田GIS
农田GIS是精准农业的核心系统,是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核心。
(1)数据库系统,包括地理背景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土壤背景数据库、采样点及其空间坐标数据库等。
(2)农田GIS具有网络传输和指挥农机按专家“处方”实施农机作业的功能。
(3)农田GIS有对整个农场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和发布的能力。
农作专家系统
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及实时的信息结合专家知识,经推理判断制定实时的农机作业方案(专家处方),并通过农田GIS、GPS指挥农机作业。
(1)作物品质知识、农田管理知识、作物营养与施肥知识、农田水分与养分管理知识、作物生长发育知识等。
(2)数据库系统,包括气象数据库、土壤养分空间数据库、品质特性数据库、环境空间数据库等。
(3)农作专家系统有根据农田信息分析、推理和制定农业“处方”功能。
智能化的农机系统
在精准农业中,智能化的农机系统是专家处方的执行系统。
(1)根据专家处方使农机进行实时、定量、定位作业。
(2)根据遥感信息和农田采集数据,使农机实施智能化变量作业,如定位变量施肥、喷洒农药和灌溉等。
(3)自动记录收获产量,并计算各细小单元单位面积产量。
(4)自动采集作物及土壤样品。
环境监测系统
实施精准农业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善环境、净化环境。监测农田周边环境变化是检测精准农业实施后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1)监测前的本底调查。
(2)监测内容包括土壤性状及施肥造成底影响。
(3)地下水监测,主要进行地下水农药残留物质分析。
(4)空气质量监测。
集成系统
精准农业的集成系统,是指将各系统间通过网络传输,能够在异质平台上,相互调用数据和模型,并进行有效地操作。
(1)各种数据录入规范及标准。
(2)各系统间的软、硬件接口,包括软件开发。
(3)具有精确传递农业专家处方的功能。
网络管理系统
中心站通过网络对各系统实施管理,发布指令,同时获取外部市场信息、农产品需求信息及农作物资信息等。
(1)本农场产品数量、质量基本信息。
(2)本区域气象数据的收录(大区域)。
(3)国内、国外粮食市场信息。
(4)国内、国外农用物资市场信息。
技术人员培训及软件开发销售体系
在发达国家实施精准农业有阻力,主要有资金投入问题、农场主的认识问题等等。可以预见,在我国也会有同样问题,所以需要进行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推销我们自行开发的软件和部分硬件实施。
精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精准农业起源于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随着土壤调查、土壤采样、航空摄影以及作物监测等新调查手段的应用,人们对田内土壤和作物状况的空间变化有了更新的认识。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就是将农田进行分块管理,而不是对整个农田进行管理,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同时,微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型的载有计算机控制器的农用机械的出现,使得对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利用成为可能,因此,一般称之为“精准农业”(PA)。它很快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为工业农业、商业农业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方向。今天,精准农业的概念在世界上许多作物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美国有9%的生产谷物的农场进行了精准农业实践,面积占全美耕地面积的20%。目前最为常用的技术是按土壤网格或地图采样和作物长势监测,进行农田管理。实施精准农业的农场主大都年轻、受过良好的教育,经营着大的、效益好的农场。
另一项调查表明,由大学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服务中心对PA的实施提供的服务有:用GPS进行土壤采样(82%);现场专项农学解释(77%);利用GIS进行农田制图(74%);产量地图分析(61%);用简单的控制器进行施肥(59%)。农场主对PA的需求有:用GPS进行土壤采样(40%);利用GIS进行农田制图(31%);产量监测(26%)。农场主实施PA的主要障碍有:费用高(49%);对信息农业观念的认识不足(41%);对新技术的怀疑(21%);耕作系统复杂(11%)。
实践表明,PA是一个大的系统,我们只利用了其中的一部分。为使更多人使用PA,必须做进一步的研究。1998年7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召开的第4届国家精准农业会议上,提交了超过200篇论文,多方位地展示了精准农业地应用。
1999年地NCR—180现场专项管理农业试验站研究会议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PA研究的10项最重要条件为:实时传感器、土壤和作物的时空变化参数、遥感技术、数据管理、PA管理策略、作物模型的决策支持系统、产量图解译、采样规范、虫害图和现场专项管理以及产量传感器。
目前,精准农业在世界各地已引起广泛注意,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精准农业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如何实施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技术支持下的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从刀耕火种到选种育种;从施肥灌溉到精耕细作;从设施农业到绿色农业······,都是科技进步的标志。精准农业是信息时代的农业,也是农业创新工程的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利用较为充分的国家之一,加之区域性差异较大,农业生产条件复杂,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实施精准农业的困难可能会多一些。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循序渐进、分阶段发展的方针,结合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道路,为此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精准农业是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产物。首先在有条件的地区,用信息技术融合、改造传统农业,起到示范作用。
2、走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上注入高新技术,为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早作准备。
3、创立中国精准农业体系,在引进消化基础上改造推广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关键技术和必要的农机设备,如计算机—农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收割机测产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及其相应软件等。在农机开发方面,根据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应大、小农机并举,重点放在小型智能农机具开发上。
由于我国条件所限,精准农业实施将逐步、分阶段进行。
1、引进示范阶段,在以技术引进为主、设备引进为辅的方针指导下,在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等地,开展精准农业示范应用研究工作,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立中国的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农场。
2、扩大推广阶段,在综合示范试验的基础上,向东北、西北及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
3、在上述示范与试验的基础上,在我国重点产粮区实施精准农业,初步形成产业体系。要达到此目标,预计10—15年的时间。
关于实施精准农业的措施
我国是社会主义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实施精准农业也必须由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对高新技术的问题,要走科、农、工联合的道路,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必要时可吸收大型农机企业参加,以便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专家知识和信息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用现代化管理的精准农业将会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