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农业结构调整的理性思考

农业结构调整的理性思考

作者:崔旭东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大课题,面对农村出现的农民卖粮难,农副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收难,面对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的新挑战,农业结构到底如何调?这不仅关系到今后农业的发展大计,更关系到农业和农民的生存问题。笔者认为农业结构的调整不能停留在面积的加加减减,因为“什么赚钱长什么”的“追风”、“追星”式的简单的直线思维已显得不够灵了,必须立足长远,放眼全球,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一、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结构调整的始终。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封建的自然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建国后,长期的计划经济思维与农民传统的求稳心态合成了僵化的种植习惯,面对新形势,茫然不知所措,不少农民想调不敢调,不会调,因此,农业结构调整首先是一个思想解放和调整的过程,必须让农民的眼光扫瞄世界,这是一个迫切的、长期的和永无止境的过程,这种解放又随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而深入。毛泽东同志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新的历史时期就是帮助农民解放思想,调优农业结构。只有农民从思想上把弯转过来。才能为农业结构调整扫清认识障碍。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才能实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才能立足实际,调活结构,调出特色。

二、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当前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不是孤立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涛如连山喷雪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美国的波音公司,其生产零部件的工厂分布在全世界几十处 ,以实现资源的最隹配置,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我国农业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滚滚浪潮,回避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扮演自己的角色,相时而动,把农业结构调整溶入世界潮流之中。我国农业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有我们的优势,一方面要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的,另一方面,也要吸取人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做到取长补短与扬长避短相结合

三、要用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握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从环境保护和可持发展的高度思考农业结构调整问题,要从提高人的当前和今后的生活质量入手,瞄准现实和潜在两个市场。目前国外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方兴未艾,绿色食品一路走俏,效益好,这在当前,农产品普遍价格低,效益差的大环境中确是一个亮点,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不是农业生产的简单的回归或倒退,而是人类对如何提高有限生存资源的利用率,如何提高生存质量的再认识,是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理性回归。

联系地址:东台市农业局 崔旭东

邮编224200 电话0515棗52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