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发展农产品加工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发展农产品加工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作者:魏益民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经过20年的改革,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中国乃至世界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199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5.08亿吨,比1978年增加两亿多吨,粮食生产能力逐年稳步上升,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粮国。1999年,中国肉类产量达到5953万吨,蛋类产量2080万吨,奶类产量79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5倍、7倍和8倍。水产品产量达到4100万吨,是1978年的8倍多。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特别是"九五"以来,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粗放式经营的历史原因,加之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竟争加剧,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就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使先进实用技术进入更多农户。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全球经济一体化化进程加快,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将由于成本高、质量低而受到一定的冲击,农业和农民收入也因此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日趋紧缺,农业资源短缺的压力越来越大;
  3.水土流失、资源退化日趋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4.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5.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资本、科技等现代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
  6.农业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
  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在当前形势下,采用何种模式和措施来推进农村经济增长,以使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呢?
  笔者认为其中的重要措施有: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结构调整来增收;
  二是依靠农产品精、深加工,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来实现增收;
  三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来增加农业产出和效益;
  四是依靠发展多种成份的区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增收;
  五是依靠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第二、第三产业来实现增收。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很低。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中国只有0.38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多在2.0-3.7: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中国仅占25%左右。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及农业产值的1/3。这些都说明,中国农产品加工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较其它产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与市场结合紧密和生产过称中劳动生产率递增、产品收入需求弹性较大,产业关联效益显著等特片,是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极其重要的主导产业,因而被业内人士称为永不衰落的"1.5"产业。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问题,其发展过程既包括原料品种的专业化、种植基地的规模化和产品的标准化,也包括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包装的新颖化,更包括管理运营的一体化和营销手段的科学化。
  实践证明,只有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登上新台阶。农业产业化,实际上就是把农业的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环节连结起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实现农产品的多环节增值。可见,以农产品为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过程。
  范例一
  河南省的"莲花牌"味精厂,拥有年加工14万吨的生产规模,总产量据世界第二,占有国内46%的市场。年均加工和消化原粮35万吨。
  河南省的"春都"、"双汇"、"郑荣"三大火腿肠企业,产品占全国市场的70%,年加工和消化生猪1600万头、肉牛400万头。
  这些龙头型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既拉动了种植业、加工业的发展,又推广动了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运销业的发展,产业关联效应十分显著。
  范例二
  河北省的三大饮品"露露"、"旭日升"、"妙士"工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十分可观。
  "妙士"乳制品1997年投产后,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就迅速进入包括陕西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的乳品市场,在一些地方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最高的达到80%。1999年销售收入达1个亿,2000年上半年已达到1个亿。该企业每天需要原料鲜奶60多吨,一年约需2万多吨,带动了1万多养牛专业户和20多个村的甜玉米生产。
  范例三
  陕西省果树面积1999年底已达到996万亩,总量497万吨,居全国第4位;其中苹果620万亩,产量39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居全国第一位。据统计,1999年全省水果总收入90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1%;纯收入59亿元,果区人均52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近一半。全省果业提供的农业特产税达4.5亿元,占全省农业特产税总额的65%,果区一些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来自果业。
  以上分析表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多重加工增值应该成为成人们的共同认识。
  三.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表现如下:
  1.农产品品质和标准低,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要,缺乏优质专用原料;
  2.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运作中的采购、运销等环节的成本太高,无法保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3.原料生产者与加工企业利益机制发生扭曲,原料供应缺乏信誉保证;
  4.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及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水平落后,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加工业模式;
  5.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不顺,加工效益和区域优势难以发挥。
  与上述问题相对应,限制中国农产品加工品出口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承担的税赋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工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中国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竞争力。
  二、中国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受到了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制约。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发达国家以其发达的农业及其相关实业体系和高质量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为后盾,又纷纷以“绿色壁垒”的面目出现,导致中国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面临新的冲击和更高的进入门槛。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实行反倾销政策,也使中国出口企业蒙受了重大损失。
  三、由于中国不是国际传染病防疫机构的成员国,这又直接影响中国冷冻家禽等食品的出口。
  四、推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为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为判断,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包括:
  1.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发,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和建立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体系;
  2.建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原料生产的优质化程度;
  3.因地制宜地发挥地理、区域、生态优势,建立绿色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基地;
  4.依托农产品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体系;
  5.扶持和培养一批农产品加工型研究机构与专业,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开发的技术能力与人力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所作为,担负起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任,必须在提高质量、增加技术含量上下功夫。也就是说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实现中国由农产品生产型农业大国向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贸易型农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
  即将颁布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已经将农产品加工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其中指出:要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因此,推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措施必须是:加速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技进步,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阶段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加速实现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和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其具体措施应该包括:
  一是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
  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的研究与设备开发进程,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贮藏、运输、贸易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三是按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商标化、名牌化模式,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是采用税收等优惠措施,优先扶持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
  农产品加工产品的主要市场是食品市场,而食品市场中消费量最大的是主食食品。所以,对传统主食食品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整理、发掘和工业化改造,也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 魏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