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兵团农业科技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兵团农业科技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高彤山 王宏江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摘要:在总结分析兵团近年来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经验基础上,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更新观念、加强宏观管理、合理调整与优化结构,转化科研模式,推行"官、产、学、研、金"结合等政策措施。
  兵团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的现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现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之后,传统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生产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产者需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不再是产品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不能单纯依靠扩大规模,消耗资源。面对广阔的、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农业生产必须向产前、产后延伸,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之路。科技成果的本质属性是生产力属性,产业化过程是其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10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表明,企业将成为科技发展的主体,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目前,兵团科技在农业增长中所占份额为48%左右,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中,约2/3的成果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因此,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走产业化之路是提高科技活动效益,增强科研院(所)自身活力,保持兵团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兵团农业科技产业化虽然起步相对较晚,却能紧紧围绕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把无形的农业科技转化为有形的商品,通过应用、示范和推广,逐步建立了科技产业化经济技术实体,为兵团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增强了自身活力和实力。当前,兵团科技产业化主要是围绕大农业生产,形成了以产前、产中、产后和综合技术咨询服务为主的四种类型的科技产业。
  1.1 产前服务型:重点开展种子工程、种畜禽的培育与改良及良种苗木等的筛选技术。长期以来,农作物品种引育和畜禽品种培育与改良技术,一直是各级科研院所的优势和特长。为此,各单位在科技产业化发展上均以此为突破口,建立以品种培(引)育为核心的新优种子产业工程(种子工程),取得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成立的"种子开发服务部",1998年通过繁殖推广自育小麦、玉米、油料、大豆等品种,年创产值745.6万元,利润100余万元;农八师蔬菜研究所成立的"加工番茄研究开发中心",1998年仅培育的加工番茄品种"里格尔87-5"种子销售额达250余万元,利润100余万元,新疆市场覆盖率80%;农七师农科所和农八师棉花所1996~1998年示范推广自己育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新陆早6号、新陆早7号和新陆早8号,推广面积33.34余万hm2(旧制为500余万亩),虽然两家科所仅通过原种转让等方式收益近300万元,却使兵团棉花新增产值近10亿元,取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2 产中服务型:重点研究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平衡施肥技术、饲草料加工技术等。农垦科学院农机化所的"农机推广中心",通过研制开发先进、适用农机具,实现科技产业化。1998年生产以自行研制开发的12行中耕机、中耕施肥机、新型四体悬挂犁等新产品,创产值708万元,实现利润119万元,"中心"人均创产值70余万元,利润11.9万元。农垦科学院科技新型股份制企业"新技术服务中心",1998年通过生产磷酸二氢钾、络合微肥和种衣剂等新产品,年产值900多万元,创利润132万元。农一师农科所根据多年来对本师棉花、果树等生长规律与需肥规律的研究,自行研制开发出"425液"微肥,并建立了一整套棉花、果树等平衡施肥快速诊断技术,在当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地位。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所为加快本所开展的"绵羊营养平衡饲养技术研究"新成果的产业化,1996年底成立"牛羊舔食砖厂",其产品1997年在全国第11届发明展览会上获优秀新产品金杯奖、优秀科技成果金杯奖,仅有研制开发人员3名和工人4名的小厂,虽然1998年创产值只有47.6万元,却为解决新疆和兵团牛羊生产中(特别是山区牧场)营养代谢病的问题开辟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3 产后服务型: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贮运和保鲜等技术开发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方面由于涉及食品、纺织、酿造、饲料加工等行业技术开发,兵团农业科研院所目前少有步入。
  1.4 综合技术咨询服务型:重点是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等,但以有偿技术服务逐步取代无偿服务,已成为农业科研院所在市场经济下的又一新产业,并将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壮大。
2 兵团农业科技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兵团农业科技在产业化道路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科研院(所)"三多"(退离休人员多、非研究与开发人员多、管理层次多)、"三少"(投入少、试验基地少、高新技术少)、"二低"(成果水平及其产品技术含量低、成果转化率低)、"二小"(规模小、效益小)、"一慢"(发展速度慢)问题却日益突出,直接制约着产业化进一步纵深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科研及其产业化存在体制、机制、法制、观念、投入和人才等一系列问题急待解决。
3 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及推广的产业化经营(即农业科技产业化)是以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经营为契机,将科研、推广、示范、应用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使各利益的主体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从而确保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代科技经营体制和方式。因此,新时期兵团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健全法制,完善机制,更新观念,增加投入,强化联合,建立技术市场,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施农业科技研究、示范、推广一体化,促进兵团农业生产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的根本转变。具体政策与措施是:
  3.1 更新观念,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建立新型农业科技体系:改革既是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又是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体制改革也是如此。在世界农业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场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化控技术等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现代农业渗透和扩散,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正孕育着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因此,农业科技改革势在必行。近十几年来,兵团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改革的若干规定"精神,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与国内科研院所(特别是经济发达省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始终认为科研单位是事业单位,可以依靠吃"皇粮"过日子的思想,加大技术开发和科技产业力度,增强内在发展动力与后劲。二是根据当前国家在科技体制改革目标与方向,尽快实现科研单位转制,即:按照转化为现代科技企业、或成为企业(企业集团)科研所、或成为服务中介机构三种形式的要求,因地制宜进行转制工作,从根本上改变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现象,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农业科技全面步入产业化轨道。三是在自身运行机制上,改变目前科研机构内部存在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某些弊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引进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建立健全现代科研管理体系,以利于科研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2 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科技主管部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协调者。要根据国家科技政策与发展规划和计划,结合兵团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兵团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与措施,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引导农业科研走产业化道路。要理顺作为科技活动主体的科研院所、高校、推广站、企业等与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责范围,并注入激励机制,使科技活动成为各利益主体的自觉行为。组织农业科技以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为主体,对于技术力量较强的农科院所、高校开展一些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究,以增加科技后劲,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同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的研究、示范推广、咨询服务、应用开发、转让、评估等管理制度与体系。
  3.3 合理调整与优化科研单位内部结构,多渠道、多途径增加科技产业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近年来,兵团各级科研单位"三多"和"三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事关科研单位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一方面兵团和师局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改善科研单位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科研单位自身应合理调整与优化内部结构,建立现代科研与管理运行机制。当前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不应该是简单地将科研单位推向市场,更不是通过事业费逐年减拨把科研单位逼向市场,必须帮助科研单位解决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大量退离休老专家的退离休费问题,科研经费多年来严重不足问题,科研手段与试验基地问题,等等。农业科研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等特点,国外很多国家也是把农业科研进行政府保护,我们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彻底改变人们对科技成果属性的认识,充分体现其商品属性和生产力属性,使其切实进入商品市场进行交换和流通,与资金密切结合,以实现产业化进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位一体的投入体制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保证。兵团和师局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财务投入不应低于一定的比例(如1999年5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通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中规定: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不低于财政用于科技、固定资产投资及技术改造经费的2%;企业用于科研、推广、应用的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等)。科研院所要改变"吃财政饭"的现状,将事业费的一定比例用于科技转化。
  3.4 实施人才工程,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才是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载体,为此必须加强教育工作,即加强"以提高双技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技术教育;以专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大学本专科教育",从而形成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三支队伍--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科技干部队伍,能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干部队伍,以高中级技术人员为主体的职工队伍。
  3.5 保护知识产权,实施有偿转让: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各环节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因此要处理好知识产权商品化经营中的保护与开发应用的关系,应按《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有关条款实行有偿转让,杜绝各种侵权行为。有许多农业技术,如高产栽培模式,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等,不象工业产权及技术秘密,无法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为此,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仅要有偿服务,更要注意服务的意向和范围,切忌任意扩大推广范围。
  3.6 转变科研模式,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化:目前世界上有两种科研模式,即需求型模式和供应型模式。供应型模式的特点是"科学研究从学科发展出发,其成果通过一定渠道推广,研究经费主要是由政府提供。过去我国一直采取这种模式。据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的调查,从科研部门出来的成果约有50%被市场证明根本不可行,有30%尽管生产与市场可行,但在商业化上未必能成功,真正成为商品的只有20%左右。成果转让需要一定的费用,企业承接成果以后,还有待对成果作进一步开发,以适应企业的生产条件、员工素质和市场需要。开发过程除了资金投入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是一个未知数。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成果转让即告失败。所以,表面上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有众多的科技成果,实际上最终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数量极少,转化率低的原因也就在这。应用开发研究成果的时效性极强,其价值随时间推移呈直线下降,成果的失效意味着投资的"零效应"。需求型科研模式则不然,生产企业(公司)与科研企业(部门)的合作从立项起,生产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提出研究项目,并提供经费,科研企业(部门)既有充裕的经费,又了解企业的生产条件和实际需要,所得到的成果成熟度高、针对性强,一般能在生产企业顺利地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目前,兵团的科研模式是以供应型模式为主的体制,这种体制造成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日益严重,要加快科技产业步伐,必须进行科研模式的改革,建立需求型的体制。"农业科技是应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工作,在科技立项上必须以社会热点,生产难点、重点问题作为主要内容,面对市场需求选题,真正做到"任务来源于生产,成果在生产中完成,效果受生产检验,发展依赖于生产。"
  3.7 加强"官、产、学、研、金"的联合与协作,整体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实体为龙头,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发展专业化商品生产,实现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其中"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就是用先进农业技术和成熟的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的投资通常要比科研本身的投资大得多,其相关的配套工作也要比科研本身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而且从科研到中试,从中试到工业化生产,越往后投资强度越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转化"过程中的困难,加强"官、产、学、研、金"联合,扎扎实实地做好"转化"中的各项具体工作。要打破过去那种由科技界唱独角戏的局面,兵团的农业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既要与兵师团三级农业、畜牧、农机、水利等生产主管部门密切联系,同时也要与农业院校、农技推广站、种子公司、畜牧兽医站等部门密切合作,使科技成果及时有效的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3.8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针对兵团现有农业技术力量薄弱、消化吸收能力和技术生产能力低的状况,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兵团有关部门(企业)要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基地的"孵化器"、"技术辐射源"等作用,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使之与其它技术相匹配,与生产实际相符合,与社会需要相一致,顺利地、成功地推向市场。这种作法合理地解决了项目投资的利益分配与风险责任问题,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是集高新技术农业、现代化农业、生态可持续农业、景观农业于一体的现代示范样板,起窗口作用。因此,要有计划地建立一批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高新技术园区。"园区"实行生产、科研、推广、示范旅游一体化经营体制,其产品、制种、技术转让,参观旅游收入作为园区的运作费用,实行自收自支为主,企业及政府补贴为辅的管理体制。利用这些示范园区,充分展示高技术产品及高技术手段取代传统技术产品和传统技术手段的成就,带动农业科技的开发,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