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要:本文从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环境激素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建议和标准。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以及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前景让人非常担忧。我国目前的状态是一方治理多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明显,酸雨范围不断扩大,热带雨林迅速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扩大,土地退化,干旱区绿洲区域性漏斗扩大,矿产资源破坏及野生动植物减少等等,造成生态失衡。另一方面因城乡工、矿企业的扩大而加大三废物质的排放和农业生产中化学化的发展,化学肥料与农药的大量、不合理地施用,以及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又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以致水、土、气资源遭受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品质,尤其是卫生品质,得不到保证,不仅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也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收入。
1. 过量使用化学肥料
八十年代末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化学肥料的最大使用国,以九十年代中期计,单位面积平均施肥量是世界的3.8倍,其施用量还在日愈增多,仅三年的时间(95年~98年)又提高近10%,其中氮素化肥占56%。化学肥料使用量愈多植株利用率愈低,进入环境的量愈多。90年代以来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即70%进入了环境。它既是资源的浪费,又是造成当前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过量的化肥,尤其是氮素肥料和工农业三废物质进入农田加重了我国三河、三湖(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滇池)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事故不断,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导致当前水资源的紧张状况。造成当前我国72%的人(九亿人)喝不上达标饮用水,其中7亿多人喝的是大肠杆菌超标水,1.5亿人喝有机污染物超标水。几千万人饮用着硝酸盐(NO3-)超标水。很多河流尤其是近城郊段出现生物绝迹带。化学肥料过量、不合理施用的另一结果,是降低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减少、板结、生物活性降低,全国高肥力土壤面积不断减少,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土壤中过多的硝酸盐(NO-3)通过土壤-作物-人类的食物链和土壤-水-人类的饮水而进入体内,在体内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2. 过量使用化学农药
据华盛顿报导因接触化学农药和误食,全球每年死亡人数高达500万之多。我国农村儿童白血病的近50%的诱因是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对提高农业生产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随着化学农药过量使用的结果一方面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天敌数量剧减,以致生产者的用药量日愈增多,90年代以来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已高达100万吨/年,而依附在植物体上能被植物利用的最多达30%,甚至只有10%-20%,落到地面的为40-60%。飘浮于大气中的为5-30%。也就是说进入环境中的化学农药高达70%,甚至80%-90%。进入环境中的化学合成农药会随着气流和水流在全球环流,污染水、土、气环境资源。一些难降解的化学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几乎得不到任何分解而反复在环境中循环,破坏生态平衡,通过食物、饮用水进入人体和生物体,危害他们,其影响范围极大,从南极的企鹅、海豹到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的体内都可检出农药DDT,因为它们具有在脂内蓄积的特点,以致禁用10年后的我国南方某城市在90年代52位哺乳妇女的母乳中100%检出DDT,其规律是母乳中DDT含量日愈降低,而婴幼儿体内则不断增加。因此化学农药过量施用严重地威胁着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健康。
3. 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即环境荷尔蒙)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它在动物和人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它干扰体内激素,使生殖机能失常,故又称为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这是个崭新的名词,带着崭新的毒性和危害进入环境,破坏环境。最具代表性的是有机氯类物质,如二恶英、DDT、多氯联苯(PCB);塑料制品类如苯乙烯、联苯酚A、邻苯二(甲)酸化合物和一些生长刺激素。
除农药DDT、六六六和生长刺激素直接喷洒外,二恶英类物质既可随有机氯除草剂,也可随拉圾焚烧的废气和垃圾填埋的渗沪水进入农田环境,恶化水、土资源,最后被植物吸收。而塑料制品中所含邻苯二甲酸酯和联苯酚A,则常因塑料大棚、农田中的废弃塑料薄膜片经日晒雨淋、高温高湿或其他条件溶解出来,而重金属类的环境激素物质(汞、镉、铅等)则常常随工农业三废物质、化学肥料与农药进入土壤,所有激素物质均具有不断浓缩性。它们在环境中只极微量就会对环境、人类产生极大的破坏性。
自然界中的生物,从微生物到浮游生物、小鱼、大鱼乃至食鱼动物,由于大吃中、中吃小的连锁食物关系,在生物体内,在人体内,不断受到浓缩,不断积累在内脏和血液各个部分,其浓度达到远远超过环境中原来所存在的浓度,如位于北美洲五大湖中黑背水鸟体内所含的聚氯联苯(有机氯类的化学物质)的浓度竟然是湖水的2500万倍。由于环境荷尔蒙化学物质直接影响着生物界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异常,搅乱人和动物体的荷尔蒙,尤其是性荷尔蒙的正常工作,以致出现全球性的男性精子数和质的下降,污染区女性流产率增高,畸形儿的发生率比非污染区高13倍以上,癌症患者增多,另外人类以外的生物界雌雄一体,畸形怪象层出不穷,免疫机能异常,和死亡增多。以致出现当前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达到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环境激素已成为当前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发展绿色食品:
环境污染物质、环境激素污染了水、土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并通过食物链导致生态失衡,直接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人类、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同时也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据统计90年代因环境污染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在1000亿元/年以上。这只是农业和人体健康的损失,还不包括生态破坏的损失。2000年预计将遭到3000多亿元/年的损失。21世纪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资源和环境能否有效地保护和合理的利用。绿色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生产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资源-环境-食品-健康间的相互关系得以协调。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生产基地必须是清洁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生产过程中必须维持水、土、气资源的的持续生产力,其生产过程必须截断外来污染源和自身对环境的污染。上述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基地环境条件以及生产过程的要求等均由绿色食品基地环境条件、产品质量标准、农药与施肥生产规程……等绿色食品系列标准的执行来实现。绿色食品区分为AA级和A级两个等级。AA级是与国际上的有机农业
食品接轨,其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中对AA级的要求,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畜禽和水产养殖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防治病虫害、生物或物理除草等措施培肥土壤、控制病虫害,保证最终产品质量达到标准。A级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是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并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方法,使最终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的生产结果是减少了农药、化肥、环境激素……等污染物进入环境,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良性生态循环,进而保障了人类健康,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