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是京郊农业大区,房山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是农业的信息化。几年来,区领导及有关部门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出发,致力于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但从总体来看,房山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是乡镇、农村及涉农组织等基层信息网络建设。
完善基层信息网络建设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乡镇、农村及基层涉农组织可以说是农业产业的神经末梢、农业经济的晴雨表。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产品 结构要调整,农民兄弟要致富,健全基层信息网络显得更为重要。
近来常有农民上网的消息见诸报端,反映了农民在走向市场、实现致富过程中对信息需求。这种现象在房山虽不普遍,但也有跃跃欲试、甚至捷足先登者。闫村镇焦庄乌鸡养殖大户杨金山几年前通过几条网上信息养起了乌鸡,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就一直对信息收集感兴趣,去年他把中专毕业的儿子留在家里并买来计算机,实现了家庭上网。杨金山作为农村养殖业中的姣姣者,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掌握信息方面走在了前面,但作为广大的百姓和基层涉农组织,了解和掌握生产中所需要的信息则必须依靠基层经济信息网络。
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让农民走向市场,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由市场调节,农民生产效益的好坏要由市场决定。因此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与农民息息相关。为了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必须建立起通畅的基层信息网络。
从全区农业信息网络的运行来看,基层信息网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设备需要更新。原网络是使用onlan在dos界面上运行。随着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和区经济信息中心网络升级,改为windows系统下浏览器html超文本格式运行,原来乡镇使用的旧机型相继失去上网功能,绝大部分乡镇一级上网都面临一个淘汰旧机、购置新设备问题。
二是机构尚未健全。原基层网络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属于哪 个单位的都有,机构改革中变化又比较大。乡镇虽有较完善的信息组织,但属于宣传部门,工作重点以政务信息为主,其组织功能决定了他们担负经济信息服务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技术力量不足。原有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多限于打字、上传报表之类的工作,对于上网浏览、收集信息,进行网络维护、维修则有一定难度。同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利用,需要对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掌握,具有对经济前景的分析判断力,这些能力在基层信息网络人员中也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真正实现,首先应体现在生产经营者和基层涉农组织的信息化,体现在代表信息化潮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基层农业生产组织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因此,加强和完善基层信息网建设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真正实现的重要环节。
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各基层单位领导应继续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化的实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早实现早受益。各基层单位领导应从提高农业经营决策水平、发展本地农业 经济、切实为农民办实事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问题, 从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当前基层机构调整的情况下,必须确立信息服务组织在基层农业工作中的位置,明确组织职能、人员和编制,扶持和帮助他们做好本地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使其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信息服务组织通过优质服务促进自 身发展。
二、各基层单位应加大对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当前农业产业效益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各涉农经济组织应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确保农业发展、争取更高效益的具体措施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加大对信息设施的投入。确保所属单位信息网络达到正常的运行规模和水平。信息网络以乡镇、村或涉农经济组织自建为主,也可实行政府与乡镇企事业单位联建。就目前而言,房山区信息网络平台正在建设之中,年底前即可投入试运行,各乡镇、村及涉农经济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区政府信息 中心的指导下,积极搞好自身网络建设。
三、各基层单位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网络建成后能否正常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队伍。这其中包括网络和微机操作、维护、维修人员队伍和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人员队伍。从目前情况看,各基层单位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员较少,解决的方法一是挑选有基础的人员进行培训,二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上级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以鼓励和吸引技术人员到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工作。区政府信息中心在信息平台开通后,也将分期分批地对乡镇及有关单位的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