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农业信息化重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业信息化重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王怀惠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推进信息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这表明信息化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已经空前提高。推进信息化既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也是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还是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使其发生质的变化的需要,同时,信息化又是国内经济、贸易、金融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对我国来说,信息化首先是国家信息化,重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为目标,遵循24字指导方针,即:”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近期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加强国家信息网建设和管理,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信息化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国家信息化体系有六个要素,分别是: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从以上可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信息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的进程。

一、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建设

1、农业信息网的发展

中国农业信息网建设起步较晚,1986年,农业部组建了农业部信息中心,1994年建立了“中国农业信息网”(网址:http:∥www.agri.gov.cn),现已初具规模,已有1千多个县通过电话拨号入网。实现了与国际和国内各省、市的网上信息交换,每天向全国发布信息快讯、市场动态分析和农业气象等重要信息,已成为我国农业唯一业务化的服务系统。

2、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建设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网址:http:∥www.CAAS.net.cn)是“金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中心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97年10月正式开通。其总体建设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子网络于一身的高速、宽带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与全国省农(牧)科院、农业高等院校及相关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互联,与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联,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站。目前在中国农科院建成了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传输速率为100兆的高速光纤主干网已通达大院内10个研究所的12座科研及办公大楼,以及用无线扩频技术与农业部、中科院及马连洼地区农科院三所联网,实现了数据库上网检索,开通了Internet,开展了E-mail和www服务。

二、网上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

在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上,农业科技电子信息有外文农业科技信息和中文农业科技信息。在中文农业科技信息中有四大类:一是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其中有: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覆盖1000多种农业科技期刊和相关学科科技期刊,每年更新数据6万余条,现有近50万篇文献记录;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获农业部科技成果奖的全部科技成果信息,每年更新数据400余条记录;中国农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土资源文摘数据库;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动态数据库;农业科技项目数据库等。二是中国农科院图书馆科技文献馆藏:其中有图书目录数据库、国外科技资料目录数据库、科技期刊目录数据库等。三是农业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核心期刊有400多种,由中国农学会科技期刊分会管理,现已有几种期刊全文上网,以后逐步把全部农业核心期刊全文上网。四是农业科技报纸文摘数据库,其中有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报纸的科技信息摘要。外文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有CABI、AGRIS、AGRICOLA和FSTA四种外文光盘,通过光盘塔可在局域网上开展外文光盘检索服务。此外,利用网页可定期发布中国农科院各专业所的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这些科技信息通过网页进行动态报导之后再转贮于数据库中。这样,网络上不仅有农业科技新信息,又可建成农业科技成果、产品和实用技术数据库。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值得重视的技术

Internet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相对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能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又大大扩展了我们拥有的信息资源。从用户角度而言,如何在Internet上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作为应用软件开发者应重视以下技术的开发利用。

1、Internet自动漫游技术

人们搜集Internet信息资源的手段是利用一种网络软件在网上漫游,自动搜集网上WWW和gopher ftp站点上的各种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存于本站点上,然后重新组织这些信息并提供服务。这种办法的优点是信息的专指性强,信息库建设速度快。例如曙光公司开发的天罗Internet检索引擎,就是利用网络机器人主动地从网上检索相关信息,对多种格式的文本进行分析之后,以极低的时空消耗建立索引,其检索的方式包括全文检索和关键词检索。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网络上安装了此软件系统,并开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目前,除天罗检索引擎软件外,开发应用的中文搜索引擎系统还有:

①“搜狐”_http://www.Sohu.com.cn/ 搜狐是爱特信公司创办的大型中文网络系统,于1998年2月正式问世。搜狐站点的全部内容采用人工分类、适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②“天网”_http://Pccms.Pku.edu.cn:8000/gbindex.htm 天网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网络研究室开发的一个WWW资源索引和查找的服务系统。它搜集的信息局限于国内四大网(CERNET、CHINANET、CASNET、GBNET),只要输入要检索的一个或多个关键词,系统将把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Webpages或News Group中的文章依次列出来。

③网易中英文搜索引擎_http://www.Yeah.net 它是广州网易公司1995年5月开发推出的网络信息查询系统。它提供WWW网页查询、BBS文章查询、Anonymous FTP文件搜索、WWW多媒体信息搜集等多种查询服务。

④“若比邻”_http://www.robot.com.cn它是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于1998年6月开发推出的中文站点及网页查询服务,其特点是全、易、快。

⑤“搜索客”http://www.cseek.com 它是China Byte公司于1997年11月推出的中文搜索引擎。它采用机器自动搜索技术,快速、准确地自动抓取新增站点,并及时更新已抓取的站点。它还同时兼容中文简体(GB)和繁体(BIGS)两种检索方式。

⑥网络指南针http://compass.net.edu.cn:8010 它是中国教育科研网编制的一个中文搜索引擎,采用全文检索技术,中英文查询,有主题词和关键词两种查询方式。

⑦“常青藤”http://www.tonghua.com.cn/ 它是一个智能的中文搜索引擎,汇编了我国港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的网络站点。它高人一筹的地方是具有一流的技术,其分类技术和检索技术是YAHOO回国的技术人员开发的,加上中国特色,更适合中国用户。

2.Internet自动跟踪技术

Internet是一种基于通信的系统,WWW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的系统,后者要求尽量减少用户的浏览时间,反应速度要快。从这两点出发有三个重要的技术需要开发研究,其一是输出信息时,信息可按可能的重要性排序输出,最重要的信息最先输出。其二检索软件不再是传统布尔检索理论,用户不必编写布尔检索式,而可能用概率检索理论代之。其三是增强导航性技术,通过信息的组织,方便用户获得信息。

3.全文信息查寻技术

今后一次文献信息全文上网将是网上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已将在单机环境下建立的多数是二次文献数据库上网,增加网上信息资源无疑是有益的。由于用户信息需求的全方位性,今后一次文献信息上网可能对用户更有吸引力,再加上自动标引技术和文字翻译技术作为支持,使全文信息查询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除把现有的中文数据库、外文光盘数据库上网外,还利用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TRS全文检索软件把农业核心期刊全文上网,发挥网上全文信息查询的优势,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全文检索系统与词表相连自动从全文中抽取主题词形成索引文档,进而自动标引出文献分类号、范畴代码和概念检索词,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技术开发。$4._刊库一体化技术$数据库的建设要与出版物融为一体,做到一次输入信息,既能建库又能出刊。刊与库应同步发展不能缺一,美国近几年电子出版物出现了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传统的印刷出版物也同步增长,两者长期并存将是大趋势。对信息产业刚刚起步的中国,绝对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我们应进一步开发刊库一体化新技术,如自动抽取款目词,形成索引款目、自动分类、自动制作文摘和机器翻译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