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作者:于天颖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西周、西汉的文献资料中,对粮食制饴,葡萄酿酒,煎蔗为糖,大豆生产豆腐、酱油,牛奶制作奶酒等食品技术就有记载。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农产品加工一直附属于农业,从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产业。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伴随着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一些农产品加工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事实上,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农产品加工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即便是农产品加工业中比较发展的食品工业,除少数大城市建有碾米、面粉、屠宰、榨油等工厂以及个别城市设有卷烟、啤酒厂以外,其余行业多是小型工厂,绝大多数则为手工作坊。

  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工业体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农业以及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在内的轻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1978年以来,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成功,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奠定了农产品加工业进入自身发展黄金时期的基础,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搞好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进人新阶段的基本标志就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供给从过去的长期短缺转为总量的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市场的这一变化,意味着市场需求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不断增强。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普遍实难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是这一阶段性变化的反映。在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农产品普遍卖难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是这一阶段性变化的反映。在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后向产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尽管随着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从最终需求来看,对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趋于下降的,但是对农产品的中间需求,也就是对加工制成食品的需求则是不断扩大的。如我国对农产品的中间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81年的52.5%上升到1995年的54.4%。因此,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意味着扩张农产品的中间需求。

  其次,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扩张农业的中间需求,而且关系到直接满足最终消费需求。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搞的好坏,对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有着直接的作用。

  再次,多数农产品都具有季节性生产和常年性消费的特点,两者往往存在矛盾,这是导致农产品供求或出现短缺,时或出现过剩的原因之一。而更多的初级农产品通过包括保鲜、储运、加工等在内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农产品加工是调节农产品供求的平衡器,对于扭转我国当前农产品价格走低,农产品卖难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从长远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延伸农业链,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与加工业形成紧密的联系,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这既是现代化农业本身的要求,而且还可以不断增强我国农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业活动,是对生产、贸易和就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行业。农产品加工业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包括食品加工制造业、饲料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农产品化工和制药工业以及文教艺术用品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降低初级农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从而使比较劣势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比较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程度,实际上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从农业大国、大省转变为农业强国、强省,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一般规律。

  从各国的经验看,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和消费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联系日益紧密,趋向农工综合体的方向发展。我国近年出现的以发展加工为主要经济内容的产业化经营,以及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其实就是这一规律和趋势的反映。

  四、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潜力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在整个工业中,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占28.3%,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都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都在90%以上,我国还只有20-30%;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和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80%,我国还不到30%;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远远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我国正好相反。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目前,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正在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多样、方便和安全的时尚转化。

  据测算,城镇居民食物消费中加工食品的比重已经占到40%;食品工业产值对人均GDP的弹性80年代和班年代都在1以上,即食品工业产值增长快于人均GDP的增长;1992-1997年间,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支出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弹性高达1.59。随着这一变化,从1997年开始,我国食品工业已成为工业部门中的第一大产业。从发达国家看,即便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0%以下,食品工业仍是名列前茅的产业,食品市场仍然占据数一数二的市场份额。目前,食品工业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年营业额高达12万亿法郎。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今后一段时间城市化进程将加速发展。据研究,消费者从农村迁到中小城市,粮食的直接消费量要下降58.3千克,迁到大城市要下降64.2千克,相应的对经过加工、价值较高、品质较好的食品的需求则是显著增加。伴随农村人口城镇化,食品加工制品需求会呈加速度上升趋势,农产品加工业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