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加入WTO对中国猪肉产品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猪肉产品的影响

作者:黄俐晔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1997年猪肉产量约4327万吨,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9.2%,亚洲的86.0%,猪肉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水平均水平。猪肉既是中国城乡消费者肉食消费的主体,也是肉类生产的主体和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

  近几年,中国每年出口猪约30多万吨,其中一半为供应香港、澳门地区的活猪,每年200-300万头;一半为冷冻猪肉,以俄罗斯(占中国出口总量的60%左右)和中国香港地区为主。加入WTO后,中国养猪生产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仍然具有优势。预计受到的冲击较小,通过一定的努力,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求得发展。

  (1)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和饲料价格的降低有利于增强中国养猪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猪肉生产成本每千克为10.87元(1994/95年),英国为10.96元(1993/94年,下同),丹麦10.63元,法国10.76元,荷兰10.21元,日本30.26元。中国仅为7元多一点(1995年),其中农户养生猪为7.29元,国营集体养生猪为7.55元,专业户养生猪为7.02元。进入21世纪,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廉价劳动力优势在较长时期内将不会改变。另一方面,中国承诺大幅度开放粗粮市场,进口玉米的关税将下调至配额关税,进口配额达到720万吨。据此测算,如果中国粮食政策实行“放饲料,保口粮”的方针,则粗粮的国内生产将下降12%,而进口可能增加148%,粗的国内价格将下降12%。这意味着国内配合饲料生产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运作,导致饲养成本的降低。

  (2)中国猪肉进口关和经目前有较大幅度降低(从45%降至12%),但进口数量增加有限。因为尽管中国居民消费以猪肉为主,但对鲜猪肉有较强的偏好,而大宗进口产品只能是冷冻猪肉,因而销路将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国际市场上的猪肉供应数量相对较小(欧盟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6%,1996年出口量约为57万吨),进口增加时会显著拉动价格,从而引起国内供给和需求的调整。

  (3)中国冷冻猪肉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为主的格局不会有改变,出口港澳地区的活猪因当地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猪肉替代品的增多,呈缓慢下降之势。最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市场是日本。日本因养猪成本优势的丧失,成为亚洲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并主要从中国台湾省进口,其次是丹麦和美国。但是1997年中国台湾省的养猪生产和出口均呈现萎缩。中国具有邻近日本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只要在疫闰面增强竞争能力,就有可能抓住这一机遇。此外,受收入和人口增长的拉动,东南亚地区对猪肉及制品的需求将趋于增加。目前,越南人均猪肉量只有14.4kg,是中国人均占有量的41%;泰国为5.1kg,仅为中国的15%。因此,扩大中国猪肉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将有较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