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湖北北部、浙江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贵州中北部、重庆中南部等地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预计未来几天,江南、江淮及重庆等地仍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将加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7月以来,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江淮大部、江汉西部和南部、江南、华南东北部和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出现10~20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江苏南部、浙江中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高温日数达21~29天、比常年同期偏多6~18天,高温导致江西、湖南等地部分早稻出现“高温逼熟”现象、千粒重降低,一季稻分蘖、晚稻秧苗生长及移栽返青均受到一定不利影响;高温导致棉花蕾铃脱落增多、花粉活力下降、影响座桃数,还造成池塘养殖鱼虾蟹类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
2013年7月1日至30日南方高温日数图(中央气象台)
2013年7月1日至30日南方高温日数与常年同期对比图(中央气象台)
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失墒加快,湖北北部、浙江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贵州中北部、重庆中南部等地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国家减灾网消息,截至7月30日,湖南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已达1029.6千公顷,其中绝收147.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4.8亿元;截至7月31日,贵州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达847.3千公顷,其中绝收157.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50.1亿元。
干旱致使稻田用水不足、一季稻穗小粒少、空秕率增加,玉米授粉不良、秃尖比例高、籽粒不饱满,红薯藤蔓生长受阻、有萎蔫现象发生、影响薯块膨大,柑橘果实偏小,蔬菜品质和产量均有所下降。高温干旱也导致棉铃虫、红蜘蛛等虫害发生发展。另外,还致植被生产力有所下降,并影响水域生态环境。
贵州玉屏县因旱龟裂的稻田。新华社发(姚磊 摄)
预计未来几天,江淮、江汉一季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抽穗期,西南地区东部处于抽穗至乳熟期;江南晚稻处于分蘖期,华南处于移栽至返青期;西南地区东部春玉米处于乳熟至成熟期;长江流域棉花处于开花结铃期,均为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但江南、江淮及重庆等地仍持续高温少雨,江南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日数可达7~9天,贵州、湖南、浙江、重庆等地的旱情将加剧。
持续高温干旱不利于一季稻幼穗分化及抽穗开花,将使晚稻有效分蘖和棉花伏桃减少,也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发育,易造成果实和枝条灼伤。同时,高温干旱将导致植被生产力继续下降,并继续影响水域生态环境、对水产养殖不利。另外,林木长势将偏弱、抗逆性下降,马尾松毛虫、松褐天牛等林业有害生物在湖南南部、重庆南部、贵州中北部等地危害将加重,局部地区将有成灾可能。
专家建议,江淮、江汉和西南地区东部一季稻田应采取浅水勤灌、日灌夜排,高温时白天加深水层,防止高温热害影响一季稻抽穗扬花。江南、华南各地要抓紧收获早稻,避开高温时段移栽晚稻,遇高温天气时要注意以水调温,以提高秧苗返青成活率。
旱地作物、蔬菜、果树等可采取根外施肥,喷施磷、钾肥,增强作物抗高温能力;并可在早晨或傍晚采取灌溉或喷灌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农田小气候,防止高温危害;还可采取遮阳网、草帘或稻草覆盖等遮荫方法,以减少水分蒸发并降低地温。
鱼塘等水产养殖区要注意适时增氧,防范鱼虾蟹类高温缺氧,避免或降低高温危害。
降水偏少地区要加强塘堰蓄水,以防后期出现伏旱;已经出现干旱的农区要抓住降水过程增墒蓄墒,同时积极开发水源,合理调度,力保农业生产用水。
同时,各地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