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养殖业技术
|

强化培育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

强化培育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

作者:   文章来源:鱼种   发表时间:2003-11-04    点击量:

鱼种能否安全过冬,与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营养物质的积累主要通过加强秋季的饲养管理来实现。规格大的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要比规格小的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多,饲养管理较好的鱼种越冬前体内脂肪的贮存量占体重的2%~4%,蛋白质的贮存量占体重的12%左右。在越冬期间,鱼种规格越小,体重减轻就越大。如20克以上的鲤鱼种,越冬期间体重减轻占体重的15%,而10克~20克的鲤鱼种,越冬期间体重减轻可达到体重的20%~30%。许多小规格的鱼种在越冬期间常因身体消瘦而死亡。因此,要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不仅要培育大规格鱼种,还要在秋季强化培育上下工夫,使鱼种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调整鱼种规格的养殖结构,防止两级分化。秋季如果不及时对鱼种进行大小分养,就会造成同池鱼种大小规格不一。个体大的鱼种摄食能力强、体质好,从而抑制摄食能力较弱的小规格鱼种的正常生长。这样,时间越长,小规格鱼种的体质就越差,导致最后死亡。因此,在秋季鱼种培育工作中应及时调整同池鱼种规格,防止“大压小”现象的存在,以提高鱼种越冬后出池的成活率。饲养水平较高的地方,可采取多级筛选法分池养殖。在鱼种池较少的地方,可将体长16厘米以上的鱼种套入成鱼塘中,以提高养鱼水面的整体利用率。
  
  2.稀放促长,提高鱼种规格。权威数据表明,鱼种当年体重在50克以上的越冬成活率为94%,30克~50克的越冬成活率为86.5%,20克~30克的越冬成活率为82%,5克~10克的越冬成活率为84%。适时多次分池、不断稀疏、提大留小是加快鱼种生长的关键技术措施。秋季鱼种每667平方米适宜密度应为3000尾~4000尾,每667平方米最多不超过5000尾。
  
  3.抓好施肥和投饵的管理工作。秋季虽然水温已有所降低,但气候相对稳定,鱼种摄食量变化不大,生长速度仍较快。对于吃食性鱼类来说,当青饲料供不应求时,可加大精饲料的投喂量,精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每日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对于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来说,其饵料来源主要是靠施肥来培养浮游生物实现的。秋季施肥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40%左右,施肥尽量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均匀泼洒、少量多次”的原则。
  
  4.改善池塘水质,注重鱼病防治。秋季仍是鱼病流行季节,特别是白露前后为鱼病的高发季节,应加强防治工作。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同时,要定期向池内撒生石灰,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为15公斤~20公斤。
  
  5.投喂营养性添加剂,增强体质,减少应激性疾病的发生。鱼种池的养殖密度较大,再加上秋冬季天气的变化,应激因素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