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艾美耳科的10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兔的肝脏和肠道引起的。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原虫病,它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其感染率可高达100%。患病后幼兔的死亡率可达40%-70%。耐过的家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诊断要点
1、本病多流行于温暖潮湿季节,兔舍室温经常保持在10-30℃的条件随时可发生球虫病。断奶后至3月龄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
2、按球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将兔球虫病的症状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但临床所见则多为混合型。其典型症状是: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动作迟缓,伏卧不动,眼、鼻分泌物增多,口腔周围被毛潮湿,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病兔由于肠道膨胀、膀胱积尿和肝肿大而呈现腹围增大,肝区触诊有痛感,病兔虚弱消瘦,结膜苍白,可视粘膜轻度黄染。在病后期,幼兔常出现神经症状,四肢痉挛、麻痹,多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3、剖检特征:肝球虫病时,肝表面和实质内有许多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呈圆形,如粟至豌豆大,沿胆小管分布。在慢性肝球虫病时,胆管周围和小叶间部分结缔组织增生,使肝细胞萎缩,肝脏体积缩小(间质性肝炎);胆囊粘膜有卡他性炎症。肠球虫病时,肠壁血管充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小肠充气,粘膜充血,上有溢血点。在慢性病例,肠粘膜呈淡灰色,上有许多小的白色球虫结节和小的化脓性、坏死性病灶。
4、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或将肠粘膜刮取物及肝脏病灶刮屑物制成涂片,镜检球虫卵囊、裂殖子或裂殖体,如在粪便中发现大量卵囊或在病灶中发现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球虫,即可确诊为球虫病。
防治方法
1、可使用下列药物治疗:
(1)磺胺六甲氧嘧啶(SMM)按0.1%的浓度混入饲料,连用3-5天,隔1周,再用一个疗程。
(2)氯苯胍,按30mg/kg混入饲料,连用5天,隔3天再重复一次。
(3)杀球灵(Diclazuril)按1g/t混入饲料喂服,连用1个月。
(4)莫能霉素,按40g/t混入饲料喂服,连用1个月。
(5)盐霉素,按50g/t混入饲料喂服,连用1个月。
2、预防
(1)养兔场应处于干燥向阳处,兔舍应经常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
(2)幼兔和成年兔分笼饲养,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治疗。
(3)应尽量避免地面养鸡兔,将期改为笼养,以免感染卵囊。
(4)在流行季节内,对断奶后的仔兔可应用杀球灵、莫能霉素、盐霉素等药物进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