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养殖业技术
|

品种与改良----品种改良

品种与改良----品种改良

作者:   文章来源:品种改良   发表时间:2003-04-15    点击量:

乳牛的改良并不需要什么特殊技术,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严格按照有关育种理论制定的规程去做,就会取得良好成绩。
首先,要掌握住牛群中个体牛的生产能力,它包括由日挤奶量累积起来的胎次产奶量以及群体产奶量。根据产奶量高低,找出产奶量高的牛作为改良基础母牛或核心牛。同时要进行外貌鉴定、乳脂等奶干物质量以及体尺值的测定,要熟知牛三代以内的血缘关系(每头牛要建立系谱),以作为选配的依据。

其次,是选择遗传力强的公牛与选出的基础母牛进行交配。所产母犊牛比母亲牛可以提高生产能力、改进外貌方面的缺陷,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延长使用寿命,达到改良预期目的。

经过后裔测定的种公牛是具有优良遗传基因的牛,它对生产能力的改进程度,可以从公牛产奶量预期差(POM)和群体产量上推算出来。在外貌上的表现可以在选择公牛体型线性柱形图(STA)值上得到信息,在配合生产能力改进的同时改进母牛个体与群体的一致性。

但必须注意:改良要集中在少数性状上进行,不能同时改良多个性状(如:产奶量、体型大少、乳房形状等),也不能今年改良这个性状,明年改良那个性状,轮流进行。应以经济性状的角度出发集中在一点上进行改良,例如,决定改良泌乳能力,就要一直进行到底, 不达目的不罢休。

其次是选择公牛时要注意防止近亲交配,不论国内自己培育的公牛,还是引进国外的公牛都有出现同一祖先或多个有血缘关系的祖先同时存在的可能。例如,美国1989年公布的TP1(总性能指数)值中,前400头公牛就有372头公牛其血缘关系集中到20头公牛身上,再如,北京进口的公牛340、1919、1521号均是美国公牛1491007号的后代。近亲交配或血缘关系极近会使不适宜基因纯化的机会增加,所生后代生活力差,成活率低,商品牛场的近亲系数应控制在6.25%以下。

所选择公牛的质量一定要高于要改良母牛群体的质量。同时应审查与母牛之间的亲合能力,强者有利于创造和保持优良特性。

为了巩固群体的优良品质而选择的公牛应该是同质的,为校正或改良不良性状和品质时所选公牛应该是异质的,前者多用于育种群而后者在生产场使用。

以上注意事项,任何一项不严格执行,改良就不会顺利取得进展。应该认识到改良是无止境的,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不断的提高牛群的遗传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