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幼蟹的投放密度。投放自己由大眼幼体培育而成的幼蟹,其成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每亩大田的幼蟹投放量控制在500只左右。
2.栽草投螺。暂养池和环沟要移栽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并设置水花生等漂浮植物,使水面漂浮植物的覆盖率达2/3,每21平方米的水面设置一滩1平方米左右的水花生群落,并用绳、桩固定。清明前后在环沟和暂养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每亩水面的投放量为500公斤左右。
3.饵料投喂。饵料尽量投在环沟、暂养池和水花生附近,实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一日两次,即上午投喂总量的30%,傍晚投喂总量的70%。植物性饵料的品种有小麦、麸皮、豆饼、南瓜等,动物性饵料的品种有小杂鱼、螺、蚬、蚌肉等。一般情况下,植物饵料和动物性饵料的搭配可以参照以下的比例: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的比例为2∶3,生长中期的比例为3∶2。日投喂量控制在河蟹体重的7%~10%,平时可以根据河蟹的吃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
4.水质调控。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前期大田水深保持0.2米,中后期水深保持0.5~0.7米。养殖期间每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0.1~0.2米,高温季节最好每天加水1次,发现水质恶化、河蟹有缺氧征兆时要及时加水或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