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防“秋燥”
作者: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发表时间:2013-12-11 点击量:
什么叫“秋燥”?通俗地说,就是秋天天气干燥,人相应容易生病,这时候就要去燥,润肺确保身体健康。立秋以后,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不时“骚扰”自己,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为了适应秋天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那么,我们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液”,以缓解干燥气候对人体的伤害。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古人就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良方。换而言之,就是喝白开水水分容易流失,那么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则水分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这种方法,与我们现代医学中给病号补充生理盐水同理,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秋燥”的另一个特点是人容易“上火”。“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通常,人们在“上火”之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发病后则表现为心跳加快、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严重的口疮、咽喉肿痛等症状会影响人体的正常饮食。一些女士也会因“火气”较旺,脸上长出红红且发痛的痘痘,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如何避免“上火”?首先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选择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定时定量进餐;其次,要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的绿色植物,睡前可于卧室里放一盆冷水湿润空气。
预防“秋燥”最好的方法是增强身体素质。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质量。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人的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其次,要加强晨练。晨练应该从早晨刚醒来时开始,最好先在床上练习叩齿、咽津等,然后再下床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