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科技与健康
|

王一鸣: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时间:2013-12-11    点击量: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备受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在北京闭幕,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未来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奠定了辉煌改革征程新的里程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做客节目,对此进行解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这方面有哪些关键性的突破?
  王一鸣: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还有很多新的提法,就是我们说的亮点。首先,它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新的提法,是对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新的提升,凸显了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思路,也体现了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新高度,这是一个亮点。
  第二,《决定》里面提到两个“都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凸显了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关系。
  第三,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全面系统地规划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并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就慢慢触及到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标志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在拉开序幕。
  《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国有经济里面也可以有民营股份?
  王一鸣: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从宏观层面去理解,也可以从微观层面去理解。从宏观层面理解,除了公有制这种经济成份以外,其他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可以并存,共同发展。从微观层面理解,主要是指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主体,包括生产要素能够进行混合,形成公有制和私营、民营经济的混合,也可以使公有制跟外资混合,同样也可以是公有制内部国有和集体的混合。
  以后所有制的形态会更加多样化,会呈现出一种混合的形态,如果严格去区分哪类企业是什么所有制,可能会比较困难。这种形态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大规模聚合,以实现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明确它的产权边界,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提高国有经济效率,也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竞争力。
  “混合所有制”这种提法和我们过去说的“多种所有制共存”有什么区别?
  王一鸣:以前我们讲“多种所有制共存”,国有经济可以是国有企业的形态,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的形态,它可以共存发展。我们现在讲“混合经济”,从微观层面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结合。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这就会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这种提法在微观层面更加强调相互间的融合,能把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各自比较优势有效整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