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作者:胡清秀 文章来源: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发表时间:2015-10-26 点击量:
白灵菇,中文学名为白灵侧耳,拉丁学名: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新疆地方名称为阿魏蘑。白灵菇口感滑嫩可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是当前人工栽培食用菌中的优良食用菌,市场价格高于一般食用菌。野生白灵菇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沙漠地带,其产量逐年下降。人工栽培采用工厂化瓶(袋)栽(图1),或大棚季栽培性栽培方式(图2),主要产地有天津蓟县、河北遵化、河北石家庄、山西广灵、新疆等地,全国总产量超过10万吨。由于白灵菇生产周年较长,生产技术难以掌握,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产量较低。我们团队在同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从原料配比、菌包制作、培养、出菇管理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精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白灵菇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
1.配方: 40%棉籽壳,20%棉柴,20%花生壳,15%麦麸,3%玉米粉,1%石灰,1%石膏;生产前提前将按配方准确称取的棉柴预湿12h。
2.培养基制作技术:含水量控制64~68%%,菌体大小17cm×33cm×0.05mm,湿重1800g,高压或常压灭菌,无菌操作接种。
3.发菌及后熟技术:温度控制为23±1℃,暗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控制70%以下和CO2浓度控制在2000ppm以下。后熟培养温度控制19~21℃,时间30~50天。
4.出菇管理技术:搔菌处理与温差刺激:搔菌将菌包表皮及老化的菌块清楚,露出培养料,搔菌直径大小为4.5~5.0cm,搔菌后,继续培养3d后,温差刺激15d,即可见到菌包表面小原基。当菇蕾长至花生大小时,进行疏蕾,保留1个菇正常生长。出菇期间空气湿度控制在85%±5%,温度14~16℃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光照控制在200~600Lx。
图1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模式
图2 白灵菇农艺式季节性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