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采用计量经济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对我国农业科技的投资总量、投资行为、 投资效益及效益的分配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理论上得出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的主要受益者不 仅是农民,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我国农业(粮食)科研投资的回报率高于任何商业银行的利息 率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投资收益率,达到65%;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一 是政府没有认识到许多农业科技产品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特征,按市场调节很难使科技投资 达到最优状况;二是政府农业科研投资与研究单位开发创收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开发创收 对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作用不大,但开发创收却为政府减少科研投资创造了机会;长期保持 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科研实际投资总量年增长率的最低限度不应低于6%。
在方法上,首次采用动态反映供给系统模型分析农业科研对农业生产增长的影响,并根据农 产品供需平衡模型和福利和经济分析方法推算中国农业科技投资回报率;采用从政府决策、 科研、技术推广、农民的系统调查方法进行点上数据的调查;并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政 府、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以及农民的科技行为,得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符合要素诱导创新 与市场诱导创新理论、科技行为与经费投入及体制密切相关;我国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 人员、政府主管领导对农民生产上所需要的技术存在着认识与行为上的脱节及其原因。
研究表明我国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实际投资总量绐终未能赶上八十年代中期水平,我国政府对 农业科研的投资强度仅是世界上110个国家平均水平的1/4;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减少 已经对农业科研成果产生了影响,“八五”时期所育成的品种数比“七五”时期减少了将近 一半。
本项研究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1篇,其中英文4篇;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外有关决策部门所 采纳,研究结论被新闻单位报道后、已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