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我国番茄保护地生产的环境特点和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根据地理远缘杂交优势 原理、目的基因显隐性遗传规律及优势性状互补原理,运用添加杂交、多代自交分离、系统 选择、人工苗期接种抗病鉴定等方法,育成了两个优良的保护地用一代杂交种,中杂9号(粉 果)和中杂8号(红果)。中杂9号先后通过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并在1995--1997年全国保护地番茄新品种区试中,总评超过“佳粉15”、“辽粉杂1号”等 品种,名列第一。中杂8号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于1997年被评为国家“九五”攻 关第一个“后补助”的番茄品种。
这两个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普通叶,叶量中等,大果,属中早熟品种。其共同的特点是: 复合抗病性强,含有Tm-1、Tm-2a、cf-5和I-1基因,高抗番茄花叶病毒(ToMV)0、1、2和1.2 株系,中抗黄瓜花叶病毒(CMV),高抗叶霉病1.2.3.4生理小种和枯萎病生理小种1。耐低温 弱光能力强。品质优良,畸形果率和裂果率低。丰产性好。品比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 明,在我国保护地环境条件下,中杂9号和中杂8号在抗病性、耐低温弱光性、丰产性上优于 荷兰品种‘Caruso’,在抗ToMV和畸形果裂果率低方面优于国内品种“佳粉15”。前期产量 比各地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9.9%和20.0%,亩总产增加16.8%和17.9%,亩净增产值20.2%和19. 4%。经查新证明,同时抗ToMV、中抗CMV、抗叶霉病和枯萎病,且耐低温弱光的特性在国内 外文献中未见其它番茄品种所具备。
中杂9号和中杂8号已分别成为喜食粉果地区和喜食红果地区保护番茄生产的主栽品种之一。 从1994年到1998年,中杂9号和中杂8号已在全国累计推广133万亩,净增产值7.59亿元。在 今后的2-3年中,中杂9号和中杂8号仍将是保护地番茄的主栽品种之一,预计其累计推广面 积可达330万亩,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