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研究所
作者:农田灌溉研究所 文章来源:农田灌溉研究所 发表时间:2013-12-11 点击量:
一、历史沿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1959年成立于北京,1963年迁到河南省新乡市。50年来,该所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经过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拥有国内一流的试验基础设施,专业较为齐全,主体学科优势明显,并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国家级灌溉排水专业研究所。200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选为文明单位。
二、机构设置和整体布局 农田灌溉研究所下设综合管理处、资产财务处、科研管理与技术开发处三个职能部门;作物灌溉、灌水技术、农业水资源与环境、农村水利经济与发展、排水技术、商丘综合试验站6个研究室研究部门;另外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和水利部节水灌溉设备质量检测中心挂靠在我所;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国家级的核心期刊《灌溉排水学报》,农业节水工程中心负责研究成果的转化相关工作。学科整体布局分属农田水利、农学、水文地质、土壤农化、农业气象等23个专业,主要从事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及配置、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作物需水机理、排水技术、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与成果推广。
三、人才队伍情况 农田灌溉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10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1,中级职称40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硕士学位36人。建有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30余人。22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
四、学科及基础平台建设情况 农田灌溉研究所的学科包含在中国农科院九大学科群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业工程”两个学科群之中,涉及“节水农业”和“农业水土工程”二个一级学科和“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作物-水分关系与高效用水技术、农村水利经济与发展、农田生态系统、灌水技术与工程、农业排水技术与工程”六个二级学科。在“作物-水关系与高效用水技术,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灌水新技术与设备,以水为中心的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农村水利经济与发展”等学科方向上建立了5个科技创新团队。依托平台有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部商丘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水利部节水灌溉设备质量检测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农田灌溉所节水农业工程中心;全国喷灌信息网和微灌信息网(网长单位);全国灌溉试验网(网长单位);全国地下水信息网;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依托的设备及实验室有作物需水试验场、地中渗透仪试验场、灌溉水力学实验室、商丘综合试验站、节水灌溉设备中试中心、作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土壤理化实验室、分布在各省的区域试验基地。
五、科技成果 建所以来,先后承担300余项国家、部、省科研课题,有170余项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国家级成果9项,部级、省级成果75项,获得国家专利43项,发表学术论文1800篇,编写翻译专著80余部,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亿元。
“十一五”期间,灌溉所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院所公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野外台站,以及中国农科院、水利部、河南省地方科研及科技服务等项目共108项,合同经费6036万元,留所经费5023万元,是“十五”合同经费2162万元的2.32倍。全所共发表科技论文293篇,取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4项;主编学术著作7部、参编24部;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以上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励2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2项,地市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励4项。
点击进入农田灌溉研究所:http://www.fir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