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我国经济发展人口红利即将丧失的议论也一直不绝。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认为,丧失人口红利并不意味着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不存在了,我们仍然可以继续挖掘第一次人口红利,以及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挖掘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源泉。
蔡昉提出,丧失人口红利固然意味着增长源泉的转变,但是并不意味着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不存在了,未必就不能继续挖掘第一次人口红利,以及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即通过建立起有利于积累的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培训、深化教育、继续发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可以利用变化了的人口结构特征,挖掘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源泉。他认为,即使今天这种类型的人口红利,或者说第一次人口红利,在某些方面仍然只开采了一半,仍然有挖掘的潜力。
蔡昉进一步解释说,按照常住人口定义的城市化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因为它实现了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的转换。根据我们自己的计算,这种就业转换对改革开放期间GDP增长率做出了21%的贡献;但是,仅仅就业转换而没有居民身份的转变,这种半截子城市化对扩大消费需求和城市建设需求,对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对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积累等方面的贡献,仍然不足,因此呼唤完整的城市化。深度城市化即农民工的市民化,只是诸多挖掘另一半人口红利手段中的一个例子。在许多其他的领域,可资挖掘的潜力都是存在的,如消除劳动力流动和利用中的制度性障碍,以促进农民工就业;减小劳动者技能的供求不匹配,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城镇困难群体就业。
蔡昉说,此外,还有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开发机会,并通过两个手段并用,实现第一次人口红利与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顺利接榫,防止经济增长源泉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