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李亚:构筑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

李亚:构筑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

作者:李亚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乡风文明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乡风文明现状如何?产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建设乡风文明应采取哪些措施?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赵陈和李巷(上等村)及云梦城关镇肖李和白合(试点村)四个村进行了问卷和座谈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收到有效问卷185份。座谈对象包括乡镇、村组领导及农户代表。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总体形势趋好,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以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乡风文明的良好趋势

  问卷中,认为乡风“文明”和“比较文明”的占86.9%,认为乡风文明发展趋势“越来越好”的占56.8%。主要特点是:

  1、衷心拥护党的政策。随着广大农村生产发展、社会稳定、收入增加的大好局面的呈现。农民群众普遍感到生活改善、安居乐业,幸福感大大增强。问卷中,在回答“当前农民最满意的是什么”提问时,有98.5%的问卷回答是“中央的惠农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补一免、不交倒补”,“免收中小学生学费”,“生活有保障、行路方便、用电可靠”、“政策好、自由祥和、生活幸福”等相关内容。表现出农民群众从内心衷心拥戴党的农村政策,并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给予的充分肯定。

  2、传统美德得到弘扬。孝感市是中华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问卷中,在回答“村民家庭责任感怎样”、“村民能不能做到尊老爱幼”、“村民夫妻关系如何”和“村民邻里关系如何”等提问时,分别有93.1%、96.6%、96.7%和92.3%的人选择“强”和“比较强”、“能够”和“比较能够”、“和睦”和“比较和睦”及“好”和“比较好”。

  3、致富愿望和市场观念明显增强。不少农民不再是守在一亩多地里,而是紧跟市场经济的大潮,紧紧围绕市场选择致富门路,开展生产经营,表现出较强的致富愿望和竞争意识。周田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有609人,占本村劳动力总数976人的62.4%,且在北京、武汉、广州、河北等省市形成了525人规模的豆制品加工队伍,200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7000元。白合村一农民告诉我们,因为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且广泛使用地膜、大棚、低残留农药及测土施肥等先进技术,他所种的蔬菜亩年均收入在15000元左右。

  4、法制意识逐步提高。许多农民走向市场后,能够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使经济行为置于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之下。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也在好转。问卷中,在回答“农村社会治安情况如何”提问时,有42.3%的人回答“越来越好”。一些乡、村连续多年无重大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上访事件,保证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5、创建活动效果明显。近年来,围绕创建“文明新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五改三建两提高”、“治五乱、刹三风、建新村”、“十大孝子”等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孝南徐山、云梦白合等省级文明村里,封建迷信、抹牌赌博、大操大办的已基本没有。

  二、当前乡风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1、迷信活动抬头。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呈蔓延态势,部分农民宁可信迷信,也不信科学。算命、求神现象普遍,神汉、巫婆吃香走俏,人死了超度亡灵,烧五花八门的陪葬品,火化后二次土葬等现象较为严重。问卷中,在回答“乡风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主要有哪些”提问时,回答“封建迷信”的占47.6%,居所列10种不文明现象之首。在回答“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情况怎样”提问时,选择“盛行”和“比较盛行”的占30.1%,选择“偶尔发生”的占51.4%。

  2、赌博时有发生。农民闲暇时带彩打牌是主要活动之一,还有极少数不务正业的人甚至以赌博为生,一些外出经商务工农民返乡时常常聚众赌博,因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粮棉产区,不少农民是“1个月种田,2个月过年,9个月玩牌”。问卷中,在回答“乡风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主要有哪些”提问时,选择“抹牌赌博”的占43.3%,居所列10种不文明现象的第二位。在回答“农村抹牌赌博现象怎样”提问时,有65.4%的人选择“普遍”和“比较普遍”。在回答“村民闲瑕时间主要做什么”提问时,选“抹牌”的占58.4%。

  3、公德意识减弱。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理想信念淡薄,道德水准滑坡,荣辱观念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是非不分,不追求上进,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集体大事,只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对别人的冷暖全然不顾。问卷中,在回答“乡风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主要有哪些”提问时,选择“不讲社会公德”的占41.6%,居所列10种不文明现象的第三位。

  4、大操大办日趋蔓延。在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越来越普遍。问卷中,当问及“乡风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主要有哪些”时,选择“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占34.1%。当问及“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情况如何”时,回答“普遍存在”的占43.2%。一些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却不顾自己实际情况,相互攀比,举债操办,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操办一次红白喜事,少则花上万元,多则几万元。问卷中,当问及“办一次红白喜事一般要开支多少钱”时,回答“10000元—20000元”的占20.5%。当问及“户年平均赶情送礼开支多少”时,回答“1000元以下”的占63.7%,回答“1000元—2000元”占24.9%。当问及“户年平均赶情送礼开支占年纯收入比例多少”时,有21.6%的人回答占“20—30%”。

  问卷调查还显示,“乡风存在的其他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是“偷盗”占29.7%,“不尊老爱幼”占28.1%,“打架扯皮”占27.6%。

  三、乡风存在不文明现象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淡化。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任务”,没有硬性指标,可抓可不抓,抓了也是白抓。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乡风自然就会文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措施和力度,应付、敷衍、“一阵风”的情况较多。问卷中,有34.5%的人认为“基层组织领导不力”是影响乡风文明的主要因素。一部分党员干部对歪风陋习视而不见,甚至参与其中,不能以身作则地移风易俗。

  2、基础设施退化。问卷中,有34.1%的人把“文化设施欠缺”作为“影响乡风文明主要因素”之一。投入的不足造成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严重退化,与日趋发展的农村经济和不断增长的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一是新建的文体活动场所极少。二是原有宣传文化阵地设施老化,陈旧落后。三是村容村貌建设滞后,脏乱差现象严重。问卷中,有69.7%的人把“经济发展不够,农民增收缓慢”作为“影响乡风文明主要因素”的第一选项。

  3、宣传教育弱化。一是宣传方式不合时宜,一般只采用发资料、张贴标语口号等方式传递信息,农民群众只能被动接受,缺乏生机与活力。二是农民群众喜欢的电视、电影、文艺演出、图书、报纸等,因种种原因而效果不理想。

  四、乡风文明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快发展,稳步提升乡村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是先决条件。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建设文明乡风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问卷中,当问及“乡风文明建设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时,回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占63.2%。

  2、注重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农民是根本任务。一是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二是要抓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三是要结合“爱国、守法、诚信、明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培养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意识,四是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本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五是宣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先进典型,引导农民奔小康、办实业,守法经营。六是要堵塞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空洞”,抑制“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后来人”的教育监管。

  3、强化载体,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主要内容。首先,要探讨、研究与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风文明的内容和标准,界定内容,明确标准,以解除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疑虑和困惑,指导创建活动。其次,要按照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设计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载体和健全的评比激励机制。第三,构筑“大文化”框架,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计生“五下乡”活动,使其制度化、经常化,做到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引导于实用之中。第四,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问卷中,有34.6%的人回答应把“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建设乡风文明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

  4、完善机制,形成合力是重要保证。首先,要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导,做到有班子、有方案、有部署、有验收。工作应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并与经济社会年目标同样进行考核,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其次,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进程。第三,健全民间自治组织,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第四,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问卷中,有38.4%的人回答应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