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有助于社会稳定,因为中间阶层的成员拥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和相对富足安逸的生活,他们应该对社会及个人的生存状态较为满意,不希望发生社会动荡和剧烈的社会政治变动。这意味着,中间阶层这一群体的界定不仅包含收入、职业等客观指标,同时也涉及个人的主观认同和社会心态。
因此,在计算某一社会的中间阶层的数量规模,或者确定某一个人是否是中间阶层成员时,人们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依据收入或职业等客观指标,另一种方式是依据个人的主观认同,即由个人自己判断本人是否属于中间阶层。一个社会中,不论其客观指标定义的中间阶层人数有多少,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承认自己是中间阶层,那么这个社会是较为稳定的,人们的社会满意度会比较高。
然而,中国中间阶层的自我认同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一些达到了中等收入并从事“白领”职业的人——即客观指标定义的中间阶层——并不承认自己是中间阶层,反而认为自己是“被中间”了。按客观指标归类为中间阶层的人中,仅有约1/10的人承认自己是中间阶层。
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人的地位认同有一种向下认同的倾向,这导致了中间阶层的自我认同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为自己是中间阶层的比例一般在50%—70%之间,而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仅约40%的人承认自己是中间阶层,而约3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下层,约20%的人称自己是下层阶层。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间阶层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不论以何种客观指标来划分,我们都可以看到中间阶层的队伍在发展壮大,但承认自己是中间阶层的人的比例却并未明显提高。这反映出中国中间阶层对于自身地位状况处于一种不满足、不满意和不安全的状态,这样一种心态在互联网的各种论坛、博客和跟帖中有充分体现,即许多人表现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生存境遇、工作状态不满意,对时政问题和社会现象经常性地发表批评言论。
中间阶层会有不满足和不满意的情绪,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中间阶层成员在评价其自身地位状况时总是与上层及中上阶层的生活境遇相比较,而当前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上层与中间层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前者中的少数人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巨额财富,这使中间阶层成员产生了强烈的不公平感。
导致中间阶层不安情绪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近年来中间阶层成员感受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日益上升的生活成本压力,其中最突出的两个压力是就业和购房。中间阶层的中青年成员尤其感受这方面的沉重压力。以往的大学毕业生奋斗5至8年应该可以达到一种稳定的中间阶层生活水平,而现在他们可能需要奋斗10年甚至20年才有可能过上他们所希望的生活。另外,缺乏社会保障也是导致中间阶层不安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有房有车、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中间阶层成员仍然担忧他们的地位稳定性和未来的保障,生一场病或者发生意外事故,都有可能导致他们生活水平下降。
实际上,我们的调查显示,中间阶层对个人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70.9%的新中产阶级声称过去5年他们的生活水平上升了。毫无疑问,高速经济增长使中间阶层极大受益,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而且他们也预期未来几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将继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有较高的信任度。他们在公众舆论和网络媒体上表现出对政府的诸多批评和不满,目的只是希望影响政府决策者去调整、修改或强化相关政策。
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更需要培育一个心态稳定、对个人生活具有较高满意度、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中间阶层。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缓解中间阶层的生活成本压力和就业压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