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从其本质内涵而言是发展差距、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从这层意义上说,企业带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作用是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1月16日,“新阶段社会扶贫机制暨‘府谷现象’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司长张磊说:“引导企业参与,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措施。”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深入挖掘“府谷现象”的形成机制、内涵以及推广价值。
民营企业家很强的责任感
走进黄土沟壑上的新农村———府谷县武家庄乡高庄则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1所拥有多种先进教学设备的寄宿制小学,120套120平方米的居民住房,200个依山而建标准的温室蔬菜大棚,6500多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8000多亩生态林草地……2006年启动,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公司董事长高乃则投资建设的新农村,目前受益区包括3个行政村的1058户人。在这个设施一流、具备产业支撑的新农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据了解,高乃则就是本村人,从小家境贫寒。1995年他开办了煤矿,善抓机遇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目前已发展成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型集团公司,年总产值达到20多亿元。对出资建设新农村,高乃则有个朴素的愿望:要把高庄则新村建成陕北的“华西村”,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范小克去年到府谷县调研,他认为“府谷现象”意义重大,已远远超出扶贫概念,实际上是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很多地方新农村建设拿房屋、饮水作为硬指标,我认为硬指标不在这儿,而在于农民自身的意愿。如果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率低于50%,大学生返乡率高于50%,那么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是可持续的。否则,新农村建设最终的结果不是‘养老院’就是‘收容所’,不会有什么生命力。”他说,“府谷县大不相同,它是有活力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它的关键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范小克十分看好府谷县民营企业家很强的责任感:“作为经营者应该肩负起企业责任感,作为中国人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感,作为地球人应该肩负起生态责任感,才可能跟可持续发展要素结合起来。”
“府谷现象”研究课题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陆汉文概括了当前4种主要的企业扶贫开发模式。第一种是公益参与模式,企业介入程度较低。第二种是农产业开拓模式,企业介入产业和中国农业的发展根本要求比较一致。第三种是社区综合开发模式,企业和农户捆绑得更紧密,与社区组织结构的联系增强。第四种是社会企业模式,这是介入程度更高的模式,企业的根本目标在于扶贫,社会企业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转,它的赢利不归投资者所有,除了技术研发和扩展服务范围之外,主要是返还给社会和穷人。在国外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他认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很有前景。
政府创新服务有效引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是一种自觉自愿行为。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组织、引导不会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农村量大面广,不仅需要府谷这样一批企业家,而且更需要政府创新服务形式,广泛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府谷现象”研究课题组成员林万龙说。
府谷县引导和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新实践,创新了扶贫开发多元化融资机制,走出了一条广泛的社会力量投入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一方面解决了农村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自2007年“双百工程”实施以来,府谷县有17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帮建新农村,形成了一种群体行为。
与会专家认为,“府谷现象”是新时期我国创新扶贫开发融资机制,探索新的扶贫模式的成功实践,是一种“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扶贫模式,并非以往“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的主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政府为民营企业献身扶贫事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平台和氛围,由民营企业提供贫困地区的部分公共服务。
据了解,政府引导是形成“府谷现象”的关键要素。府谷县制定了长短期扶贫战略;以“双百”工程为平台,制定一系列引导、激励、协调和监督措施;对于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地域上给予统筹,内容上给予引导,避免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重复,避免企业项目和政府规划冲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开展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民营企业的扶贫热情。
用传统文化构建和谐
府谷县还有一位民营企业家叫刘彪,他和高乃则一样,在家乡新民镇芦草畔村投资5000多万元,从事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开发。由于他们俩较早而且投巨资建设新农村,被合称为“高刘现象”。他们表示,作为府谷人自己先一步富了起来,可看到家乡还有那么多穷人,心里不好受。现在拿出一些钱,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产业,相信乡亲们的日子会好起来。会上,张磊司长引用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点明了府谷县民营企业家们的这种心态。
陕北榆林地区历来重视儒商精神。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雷原说,中国古代商人地位很低,为了提高地位学习四书五经,把儒家精神运用在自己的事业当中,最后形成了“义利合一”的价值追求,变成一种儒商精神濡染的企业责任感。资源型贫困地区未来资源枯竭与扶贫开发长远发展需要高度关注,他认为,府谷县的民营企业家如果与儒商精神相结合,当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扶贫事业都会发扬光大。
林万龙教授认为,府谷县民营企业家深受陕北文化的浸润,具有朴素的同情观念与乡土情怀。而且,府谷的民营企业成长在府谷本地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网络之中,与当地的环境密不可分。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促使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新农村建设来扶贫济困,实现农村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则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府谷现象”。他说:“我们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扶贫,需要特别关注被帮扶农民的主体性,需要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从国际视角来看,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投入了大量资金,可经过几十年回头来看,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重视当地发展主体的主体性。忽略了被帮扶主体的主体性,从长远来讲不可持续,对减少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也非有益。”
“府谷现象”的推广价值
今年,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迎来了一个新阶段。第一扶贫目标发生了变化,2010年我们将提出下一个10年的新目标。第二扶贫内容发生了变化,过去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是在巩固温饱的基础上促进贫困人口的全面发展。第三扶贫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新的农村养老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得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郭玮司长说:“扶贫目标多元化,扶贫力量多元化,扶贫方式也应多元化。研究新阶段的扶贫机制,就是要研究在多元化中发挥企业、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府谷现象’很有代表性,许多具有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后会有很多‘府谷’出现。”
资源型贫困地区扶贫需要构建稳固的“政府、企业和农民”和谐共赢关系。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项目开发及公共关系总监裴彬说,在很多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身影,但是惟独忽略了人的能动性和社区多元文化因素。如果“府谷模式”总结得好的话,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非常有帮助。
“从资源型贫困地区的扶贫经验来看,府谷具备区域性特点。府谷县过去在陕北最穷,现在搞得这么好。3年前我看到陕北其他县,油气田很多,可老百姓穷得不得了。而今这个状况正在改善,估计这两年他们也在学习府谷的经验。”多年从事扶贫实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接着说,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国际机构推崇中国的扶贫经验?因为中国的扶贫经验非常丰富,既有国际性,更有民族性。“希望中国经验,可供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