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原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狠抓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有力推进了全县经济建设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达8628个。
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专业协会。简称农机协会,形成的主要模式是由能人牵头、农机手自由结合、集体与松散结合、协商管理与能人管理结合、自定规章与民主协调结合,对机械实行作业效率、效益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了现有机械的利用率。平原县农机跨区作业协会每年夏秋仅农机跨区作业帮民创收近6000万元以上。
二是农机作业服务队。它的组织形式主要由县乡两级农机局(站)的农机管理人员和技术部门出面组织,实行松散型与集约型相结合的个体化管理模式。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了及时、全面、系列化的农机作业和服务,其中包括引进先进农机技术、推广新式农机具,开展先进机具、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从而加快了农机现代化技术的推广进度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这其中包括:深耕服务队、精播服务队、小麦玉米免耕保护性耕作服务队、小麦玉米自动化收获和秸秆还田服务队以及耕、耙、播、浇、农作物植保等都根据“三农”需求,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并设立公开服务电话,农民需求随叫随到,为农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也大大提高了现有农机的功能。目前,全县农业生产农机化水平已达95%以上,基本达到了农业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作业。
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部分由农机大户牵头,多个农机户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本着“单机带机入股、自负盈亏、民主管理、风险共担”的原则,联合组成的合作农机经济组织。如张华镇刘守奎是远进闻名的农机大户,各种配套齐全的农机具旧达15台(套),自发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社,吸纳了农机配套机具齐全的12户为会员,承担了65户的农机作业任务,不但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合作社各股民也取得了较大的实惠。
四是农机专业服务公司。主要承担了农机经营、配件营销、农机维修、农机技术技能鉴定、农机作业等农机行业系列化一条龙服务。农机专业服务公司所服务的农户,大都是从种到收全部承揽,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田保姆”。
五是农机服务联合体。其组成形式是:由两个以上农机户按协议临时组成的农机服务组织。在农忙季节,根据协议规定联合协作搞好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机械成方连片作业和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几统一”规模化服务形式的形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闲时,可以各自为战,灵活经营。它的主要优势:一方面有效地扼制了农业生产因分散经营带来得的对农业机械重复购置所造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现有农业机械的作用和优势。
问题与建议
平原县农机合作组织在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服务规模化不高;二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欠缺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三是经营发展存在盲目性,合作组织内部合力不强;四是管理协调力度不够,常出现多个组织“争饭吃”、多台机手“争活干”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要领导重视。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农机合作组织新时期产生和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推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要政策扶持。对购买大型机械实施联合作业的,要加大扶持力度;在税收政策上应免征各种税费;农机作业用油和零配件供应要优先保证,优先补贴;支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机库、维修网点用地要优先给予保证。
三要信息扶持。对目前已发展起来的农机合作组织,要及时准确地提供作业市场信息,根据季节要求和农业生产实际,作业项目应实行信息共享,统一安排,保证农机合作组织有序进入农机作业市场,不断提高作业效益。
四要加大技术支持。各级农机部门应把人才培养提到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要位置,着重培养好带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人纳入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发挥好他们的骨干作用。
五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建议各级财政实施财政贴息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安排专项贷款数额,动员鼓励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农机社会化服务,动员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服务实体以入股形式投入,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