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佳木斯市畜牧业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特点,探讨了未来佳木斯市畜牧业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佳木斯市的畜牧业工作,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半壁江山”和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五年再造一个佳木斯做贡献的发展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了由分散小规模经营向大规模产业化经营的转变,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副业从属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畜牧业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1.从重农轻牧到农牧并举,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得到确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业作为一个重点产业和独立产业地位突显出来,步入了快速、高效发展的新时期。而长期以来,我市畜牧业一直作为农业经济中的副业和从属产业,处于自然经济发展状态,发展速度缓慢。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组织指挥农业经济发展时,把发展产业化畜牧业摆上了突出的位置,畜牧业已经成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重点发展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快畜牧业发展,扩大畜牧业经济规模,实现农民增收目标;通过粮食过腹转化发展畜牧养殖业,减少入世对种植业特别是对粮食的冲击,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已经成为我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的共识,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已经得到确立。市委、市政府把产业化畜牧业推进纳入全市重点推进“十大实效”工程,成立了畜牧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畜牧业生产指标实施目标管理,实施专项推进。各县(市)、郊区也都把畜牧业发展摆上了突出位置,把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牢牢抓在手上,党政一把亲自抓,安排专人专职抓,成效显著,全市畜牧业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2,从抓小规模普养到突出发展规模养殖,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上,我市以建设各类养殖专业村、专业大场(户)、专业小区为重点,突出发展规模养殖,在政策、资金,物资上重点扶持倾斜,实施重点推进。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畜禽养殖形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规模养殖大场(户)、专业养殖小区、专业村已成为全市畜禽养殖生产的主体,畜牧业生产基地正向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据统计,到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产业项目规模养殖大场(户)1306个,养殖专业村108个,专业小区123个。其中,我市重点推进的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进迅猛,通过实施“11168”工程,养猪专业村、养殖小区、专业大场(户)有了较快发展,郊区南城子生猪生产专业村、长青猪场、博荣猪场,桦川兴牧猪场,左凤林猪场,东方养猪小区,桦南万达猪场、国泰猪场、上桦养猪小区,汤原鲁长林猪场、刘永南猪场等一大批规模养猪群体成为我市生猪生产的骨干力量。
3.从抓龙头企业建设入手,推动产业化畜牧业发展
龙头企业建设是发展产业化畜牧业的关键。5年来,我市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北方金锣公司、希波集团、江泉集团、硕业乳制品公司、皖桦鹅业公司、多多集团、梨丰肉羊屠宰加工厂、诚信食品公司等为骨干,涵盖生猪、肉鸡、鲜奶、肉羊屠宰及深加工的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群体。其中北方金锣公司自2000年在我市建设投产以来,已屠宰加工生猪30万头,肉鸡200余万只,产品全部销往省外市场,填补了我市畜禽深加工产品销往省外的空白,成为对全市生猪、肉鸡产业拉动最大的龙头企业。希波集团与多多集团合作建设肉羊屠宰加工企业,桦川县梨丰乡新建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填补了我市肉羊初加工空白,为实现希波集团原料羊肉地产化创造了条件。与龙头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相适应,全市畜牧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架起了桥梁和纽带,提高了畜牧业生产组织化,一体化程度,使畜牧产业化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汤原县汤原镇以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为依托成立的生猪生产协会,桦南县以万达集团、县畜牧局为核心成立的养猪协会,富锦市以供销联社为核心成立的养猪协会,市畜牧局组建的全市生猪产销服务协会等是目前我市规模较大、服务规范、服务项目较全的中介服务组织,在全市生猪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一大批乡、村级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各类养殖协会、生产合作在畜牧业生产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4.狠抓科技兴牧,畜牧业科技含量有了较大提升,经济质量有明显提高
畜牧业五项综合配套技术在全面普及推广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批畜牧养殖新技术、新成果在畜牧业生产中开始应用。在生猪生产上,生猪直线育肥技术应用面达到90%以上,生猪优良品种率达到70%,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三元杂交生产技术被养猪户普遍采用,三元商品猪已达65%以上,生猪的品质、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肉牛生产上,肉牛杂交改良步伐加快,西门塔尔、夏洛来等杂交良种肉牛占牛群比例已达5O%,肉牛集中育肥和优质肉牛饲养技术、秸杆综合利用技术、青贮技术等在肉牛生产中得到了普及;在肉羊生产上.重点推广了羊的鲜精和冷冻精人工授精改良技术,引进特克赛尔、无角道塞特等优质肉羊杂交改良东北半细毛羊,提高产肉性能。同时.还重点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肉羊新品种,用波尔山羊冻精改良本地山羊的工作进展较快。此外,羊的舍饲圈养技术和种草养羊技术也开始在全市推广。
5.强化以法治牧,突出畜牧生产安全,全市畜牧业步入安全、健康、有序发展轨道
五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以《动物防疫法》、《草原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为重点的畜牧业行政法律、法规,坚持以法治牧,以法治疫、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安全、健康、有序发展。一是依法开展动物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工作,并加戴免疫耳标,防疫密度、畜禽病死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无重大疫情发生。二是全面开展了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产地检疫面、屠宰检疫率、动物及动物产品持证上市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O%。三是依法立案严肃查处畜牧业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兽医卫生法规案件90余起,取缔不合格兽药经营单位20余家,抽检兽药样品600余个,查处草原违法案件400余起,恢复草原植被2万余亩,查处不规范饲料生产企业18家,取缔不合格生产企业1家,全面净化了畜牧业生产经营环境。
二、畜牧业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产业化畜牧业大发展意识。要突破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的副业的传统定式,树立主副换位思想,增强产业化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意识和全社会共同发展意识,真正把畜牧业摆上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地位,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的农民和农民的剩余时间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发展畜牧业,在全市掀起产业化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高潮。
2.进一步放宽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在用足用好市县两级已经出台的各项鼓励、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和充实政策内容,一切从鼓励和扶持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出发,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3.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产业化畜牧业投入力度。一是增加牧业信贷资金投放额度,逐年提高畜牧业贷款占年度农贷总额的比例,畜牧业贷款不得少于农贷投放总额的40%,逐步达到50%,并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做到专款专用。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开发资金发展畜牧业,充分利用我市国家级贫困县的优势,扶持贫困户发展以生猪为重点的养殖业。三是建立市县两级畜牧业发展周转资金制度。实行有偿使用,主要用于畜牧基础设施建设、畜牧工作推进、科技推广、畜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表彰奖励对畜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四是抓好畜牧业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投入。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外地资本到我市发展产业化畜牧业。
4.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大推进产业化畜牧业的组织力度。要建立起在市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施专项推进的畜牧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把畜牧业当作农村工作的主导产业抓在手上.主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畜牧业上,各乡镇要有一名领导专抓畜牧业。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目标管理,把畜牧业发展的各项硬性目标层层分解,层层签定责任状,对于没有完成畜牧业发展目标的县(市)不能评为农业和牧业先进县。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作风,经常深入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线,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要注意培养发现和树立养殖业的各类好典型,认真总结推广,真正做到领导人人抓典型,乡镇、村都有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带动全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5.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发展畜牧业的意义、效益、重点和发展目标,以及市委、市政府鼓励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讲解畜禽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知识,发布畜产品市场信息等。各县(市)、郊区要在本地电视节目中开展畜牧业专题讲座。要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深入到农户中对畜牧业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市创造出一个大力发展产业化畜牧业的舆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