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综合发展和意识形态的不断进步,农村社会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社会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实现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向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转变,是形势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社会发展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资源、人口、环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等各个领域。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和条件,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但经济发展不完全是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社会发展如果出现了问题,必然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重、贫富差距拉大、农业用地日益减少等许多社会问题,已经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在继续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快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为经济创造良好条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发展,解决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不断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应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的发展步伐,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加强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规划、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就业服务、就业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务中介组织,搞好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便捷、高效、准确的服务。
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产业占地规模和速度。我国是一个资源约束极为强烈的国家,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高度短缺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而且伴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势必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耕地更加稀缺。因此,加强土地的管理,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尤为必要。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土地统一管理制度,把耕地占用规模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在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的同时,还要搞好耕地的复垦和开发工作,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高产田面积比重。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迫在眉捷。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科教结合,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健全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为龙头,以乡镇宣传文化中心为枢纽,以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文化网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注农村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引导和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通过举办教育事业和各种福利事业等各种形式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走共同致富的道路。继续在资金、物质、技术上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增加投入,做好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社会救济和扶持工作。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各类各层次人员的最基本生活要求。
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搞好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搞好绿化工作,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对农村污染的治理,坚决查处各种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全力做好农村稳定工作,为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正确处理新时期农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基层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带着感情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特别要加大对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坚决扫除黄、赌、毒等各类社会丑恶现象,创造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