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业化是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点和难点,农业大省的河南,如何实现农村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临颍县北徐庄村作为我省的传统农区,在短短的数年中,立足本地实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为我省农村工业化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是传统农区走向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发挥比较优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传统农区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资源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往往是某个产业或企业开始最为依赖的条件,依托某种资源进行深加工,每一个环节就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传统农区要走向工业化,必须找准突破口和关键点,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区走向工业化的突破口。北徐庄村的工业化道路,实际上体现的是一条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农业产业化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相互分割的局面,扩大了农业生产的外延并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将各环节紧密联结起来,使产业化的各组成部分均能获得整个链条的平均利润,就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工业化、市场化。
选准主导产业是传统农区走向工业化的关键点。主导产业是整个产业体系的核心和关键,通过主导产业的关联作用,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农村工业化必须根据本地实际,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办工业,北徐庄村就是依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形成了以小麦深加工为主导,前后关联,互为市场,彼此依存的产业体系,这样既提高了产品加工深度,又提高了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构筑产业集群是传统农区走向工业化的主要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业化必须走集约化的路子,而集约化的根本出路,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构筑产业集群。所谓产业集群,实际上就是一种“企业生态集群”,是在专业化分工过程中,产业或企业在空间上形成的集群或共生关系。企业有机地集中在某一空间,有利于产业的相互协作,共享资源,降低成长成本。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既可促进项目对接,又能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