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铁岭一位农民听说高油大豆是市场的紧缺货,便转包了15亩良田,种上了“铁丰31”。半年的汗水浇灌,土地给了他丰盛的回报:含油率高达21.1%的大豆,亩产竟达到了250多公斤。然而,当他乐颠颠地将豆子送到当地的一家油厂时,却被泼了一盆凉水:因为当地农民种植的大豆品种五花八门,厂方为降低收购成本,只能按18%的平均含油率进行统一收购。好大豆没卖上好价钱,这位农民一气之下,退了转包田。
说起这事儿,油厂工作人员也很无奈。对于油厂,原料大豆的含油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加工一吨大豆的纯效益可增加40元左右,他们自然希望农民送来的都是高油大豆,也愿意出高价收购。可卖豆子的农民少的卖几麻袋,多的也不过一车半车,豆子像开品种博览会,如采取对每个农户的大豆都进行含油率的测定,之后再按质论价的方法,不仅对厂家是不经济的,笃信“一手钱,一手货”的农民也普遍难以接受,因此,厂方只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如果不是国家对转基因农产品采取了一些限制进口的措施,厂家还是愿意加工进口的“洋大豆”。
洋豆子为何吃香
厂家为何喜欢“吃”哪些转了基因的“洋豆子”?记者专程到铁岭农业科学院,向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设在我省的惟一分中心的科研人员请教。
副研究员傅连舜告诉记者:现在,大豆生产专用除草剂的效果并不稳定。发达国家使用转基因技术,就是为解决专业化生产的锄草以及抗病虫害的问题。目前,美国、阿根廷和巴西3国出口均以转基因大豆为主,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已经占到了总种植面积的75%。由于转基因等技术的运用,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方式的潜力得到了释放,大豆的生产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洋大豆”的低价格优势;而大规模、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更使转基因“洋大豆”的平均含油率较高;同时,使用“洋大豆”还可以减轻厂方收购农户大豆时必须付出较高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成本。
他说,我国大豆需求较大,每年需要进口1000吨左右填补缺口。目前,国内市场上约50%的成品油都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制成的。
地产大豆差在何处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在20世纪中叶前,我国一直是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更是东北田园的特色风景。二战后,由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削减,而此时世界大豆种植面积则迅速扩大。美国、巴西、阿根廷总产量已分别于1954年、1974年和1991年超过我国。
不仅在种植规模和总产量方面,国产大豆的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十分明显。1998年~1999年世界大豆平均亩产为148.7公斤,我国才115公斤。我省是大豆的优势产区,当年平均亩产只为141.1公斤。“洋豆子”在价格上也一直保持着优势。
土生土长的大豆为何抵不过洋豆子呢?
傅连舜说,目前铁岭许多农户种植大豆一般都选择在山边、田边、河边等较差的地块,不注意更新品种,几乎不施肥,管理极为粗放,这自然会影响产量;而生产规模小,品种混杂,又必然造成整体的品质较差。
他说,洋大豆的价格优势,表面看是生产的综合成本低决定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土豆”与“洋豆”并不是在平等竞争:国外一般对大豆生产进行补贴,而我们的豆农却要承担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等税费。这一出一进,一下子将间接成本提高了许多。此外,生产资料与国外比价格过高,也造成了地产大豆直接成本的增加。
东山再起面临机遇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们喜食营养保健食品,也是世界最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据统计,大豆粉占世界8种作物蛋白质的64.78%,是最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大豆油占世界14种主要油料作物产油总量的25.1%,居食用油首位。大豆贸易量在世界农产品中居第三位,贸易额一直居前两位。大豆的产业链较长,对拉动养殖业、食品工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大豆的市场前景广阔。现在,世界大豆的人均拥有量已达到28公斤,我国仅为12公斤。因此,国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旺盛。因转基因产品的不确定性,日、韩以及西欧的许多国家均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国际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一般比转基因大豆高出15%至20%。我国自产的大豆全部是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
我国的许多优质品种已经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平。因为是原生地,大豆的野生原种在全国随处可见,所以,在常规育种方面,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铁岭农科院培育的高油品种“铁丰”31号,在辽北的亩产量平均为225公斤,最高的达271公斤,含油率也达到了21.3%。而处于“黄金大豆玉米带”的北纬42°至44°之间,即哈尔滨以南、沈阳以北地区都是这些优质品种的优势产区。
与其它农产品不同,大豆产业不缺“龙头”。目前,全国大豆年产量为1700吨左右,而设计年加工能力已达4500万吨。在辽北,紧邻铁岭农科院就有一个年加工能力近10吨的植物油厂,大豆油厂家在铁岭的各县区也有分布。可铁岭大豆的种植面积只有55万亩,年产量还不到8万吨。
目前,我省的辽中、辽西、辽北地区,大豆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部发布的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中提出,在未来5年内要把东北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并对高油大豆的年进口量进行控制。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国家对豆农补贴政策已经开始和马上就要实施。这些都为本土大豆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傅连舜认为,现在制约大豆产业发展的问题就是农户种植品种混杂的问题。没有单一品种的种植规模,大豆种植就谈不上产业化。“杂牌军”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目前,各级政府做的事除了要落实国家的各项改革措施外,还需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渠道让农民了解大豆生产面临的有利形势。而有远见、有实力的加工企业更是要把握机遇,抢先动手,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依托基地驰骋国内外市场。
采访中得知,昌图县20万亩签了订单的高油大豆长势喜人,让人依稀看到了“豆荚摇铃,黑土生金”景象。我们希望,这只是一望无际的豆田一角的小景。我们不一定要恢复旧时“漫山遍野”的景象,也肯定不会拒绝所有的“洋货”,但我们有责任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