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摘 要】北京市顺义区委、区政府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带动和农业产业化带动两大战略性措施,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近几年来,顺义区委、区政府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带动和农业产业化带动两大战略性措施,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2年1~9月份,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56元,同比增长6.3%。农业科技推广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把科技推广作为促进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关键性措施来抓

  随着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题从数量调整转向质量提高,就更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领导。为此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领导。区政府还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若干政策意见》。《意见》围绕农民增收,结合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对种养业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综合防疫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对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农民和基层科技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都制定了扶持政策。

  (二)引进外部“智力”,实施“中外百名农业专家兴顺工程”

  2002年初,区政府组织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教授与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及农业企业进行对接。2002年,全区安排与农业专家合作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课题63项。据调查,现在中央、市属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在顺义工作的专家、科技人员共有178人,外埠来京的科技人员有70人。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与专家合作课题的跟踪管理,区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由农口业务单位和院校方面课题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管理方法。

  (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一是转变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职能,加强服务。区政府提出让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参与农业高效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建设,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转变角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二是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工作。目前,区农口业务单位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222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同时,区政府又以农口业务部门为主体,加强对行业系统内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与区外专家共同组建课题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据统计,全区由区内外科技人员领办、参与的农业高效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企业已经达到20多家。比较典型的有徐玲领办的北京养元兽药公司、董承祥领办的新特果业公司和农科所技术人员领办的“三高”观光园等。

  (四)以农业科技高效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在完善原有农业科技高效园区建设的同时,以完善基础设施、增加科技试验推广内容、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和富裕农民为重点,加强了26个农业科技高效园区建设。2002年,区政府根据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技术需求,安排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62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39项。比较典型的北务镇珠宝屯农业高效园,占地350亩,建有日光温室100栋、大棚60栋,由于推广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亩均收入9000元,带动了周边600户农民致富。

  (五)以项目引进带动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近几年来,区政府引进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也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开发了一批新的加工产品,有的加工企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龙头”。如引进北京浩邦金苜蓿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茎叶分离的牧草加工先进技术,成为我区牧草加工的“龙头”企业,生产的颗粒浓缩饲料出口韩国、日本;引进北京牵手果蔬饮品有限公司,带来了蔬菜汁新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上升到全国饮料行业销售收入第13位的知名企业。

  (六)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区政府以“万人培训计划”为载体,对农民进行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对“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了提高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和加入WTO有关知识的培训。2002年1~9月已经培训了2万人次。2001年区政府依托市农林科学院,在全区9个镇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点,通过互动式教学对农民进行网上远程科技教育。2002年区政府又建立了10个远程教育网点,使教育网点覆盖全区19个镇。

  (七)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2002年1~9月份,市区两级投入农业科技领域的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社会投资到养殖业的达到3000万元。其中,从国内外引进优质原种羊投入资金2 100万元,从国外引进高产荷斯坦奶牛450头,投入900万元。另外,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投入400万元,推广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投入2 500万元。

  二、显著作用

  据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测算,目前,全区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2%。总结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广应用现代育种技术,使籽种产业成为顺义特色主导产业

  2001年,全区籽种产业实现收入6.31亿元,占当年农业总收入的12.6%,2002年达到15%。

  第一,顺义种猪远销全国各地。由于种猪繁育体系的完善、种性测定技术和现代种猪选育方法的应用,以及先进适用的种猪养殖技术、防疫技术的推广普及,特别是专家参与的顺义优质种猪选育与提高课题的实施,提高了顺义种猪的品质,提升了顺义种猪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

  第二,种羊产业迅速崛起。在实施种羊产业化过程中,区政府与中国农大、西北农大合作,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实施优质种羊选育、肉用绵羊新品种培育、肉羊最佳杂交组合筛选、种羊性能测定技术研究、疫病监测体系建立、羊的人工授精技术研究与提高,以及饲料配比技术研究等7个课题。为了加快种羊产业的发展,区政府于2002年10月19日成功地举办了顺义区首届种羊拍卖会,15只公开拍卖的种羊平均成交价6.93万元,最高成交价13.8万元。全区60个肉羊养殖小区带动1 500余户农民养殖肉羊。种羊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本区土种肉羊品种的改良,农民养一只改良羊比饲养土种肉羊增收80元。
第三,苗木产业品种多、规模大。2002年春,全区又增加育苗面积2.5万亩,苗木面积累计发展到7万亩,增加了常绿树种、观赏落叶乔木、花灌木和有色树种的种植面积,现在全区已经有苗木品种100多个,年出圃7 000万株。

  第四,特种瓜菜种子、花卉种苗镇售形势良好。全区瓜菜种苗繁育面积1 000亩,销售瓜菜种子种苗收入1 000多万元。李桥镇沿河特种蔬菜基地2002年繁育伊丽沙白和京育系列甜瓜种子900公斤。三益园艺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组培技术生产蝴蝶兰花卉种苗,2002年1~9月份就销售了500万株。

  (二)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

  第一,瓜菜产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区政府以高效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广设施瓜菜生产技术,新发展设施瓜菜生产面积1 000亩,全区累计达到7万亩。目前,全区引进彩色大椒等特菜品种100多个,引进出口菜品种20多个。2002年1~9月份,全区10家蔬菜出口企业,直接出口蔬菜6 887吨,出口创汇562.9万美元。据调查,农民在日光温室种一亩地可以收入1.3万元,而在大棚里只能收入8 000元。

  第二,饲草产业异军突起。2002年新增牧草面积1万亩,全区饲草面积达到8万亩。区政府与专家合作摸索出了比较成熟的牧草栽培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试验筛选出环保型防治苜蓿病害的农药,引进推广了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京早13、小黑麦、皖草二号等新品种。牧草加工企业北京浩邦金苜蓿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茎叶分离牧草加工技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被科技部认定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优质梨产业成为顺义新兴产业。2002年新发展精品梨2万亩,全区累计达到7万亩。引进推广了黄金等新优品种10多个,推广了幼树定植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果园渗灌技术、高接换优技术、疏花疏果技术与果实套袋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品质量。

  第四,牛羊等食草家畜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结合畜牧养殖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肉牛、奶牛、肉羊的养殖综合技术、防疫技术。2002年1~9月份,全区肉牛出栏6.4万头,同比增长11%。肉羊出栏32万只,同比增长11.2%;奶牛存栏1.5万头,产鲜奶5.1万吨,同比增长71.5%。

  (三)无公害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了顺义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区政府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制定了《北京市顺义区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第二,在种植业方面,区政府从国外引进推广美国百利802蕃茄、以色列114蕃茄等抗病虫品种50多个,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推广采用色板诱杀、灯光诱杀、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技术,面积达到1万亩,年可减少施用农药3~4次,杀虫剂可减少70%的用量;由科技人员为菜农推荐无公害平衡施肥卡,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并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使全区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20%。

  第三,在养殖业方面,区政府狠抓食用农产品安全体系及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第四,加强了产后检测体系建设。区政府投资为植保站、技术监督局、石门市场配备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设备。

  第五,区政府制定了《顺义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执行标准》,并通过培训在全区广泛宣传、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四)应用推广可持续发展技术,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

  第一,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实施蓄水工程,在全区改造废弃坑塘24处,蓄水能力达到238万立方米,年回补地下水25万立方米,美化了环境,涵养了水源。实施节水工程,全区推广果、菜节水面积1万亩。

  第二,推广畜禽粪便处理技术。2002年,区政府对全区12处比较大的猪场进行猪舍粪沟改造、修建储粪场及粪尿沉淀池,实行粪便捡拾,治理畜禽粪便污染。

  第三,应用有机肥生产技术。区政府在良山、北郎中、同心庄等猪场建了三家有机肥加工厂,总加工量达到1.2万吨。良山有机肥加工厂与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对猪粪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该厂年销售有机肥3 650吨,实现效益40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其思考

  虽然我们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缺乏自己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农民的科技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区内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转型不快,据统计,有50%以上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属于自收自支,有重创收轻服务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下一步全区农业工作的重点,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领导,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二是与人事部门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培养我们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三是密切与百名农业专家的合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四是继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五是加强农业科技高效园区建设,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增强农业科技高效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六是与市农委、市科委合作,加快三高科技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建设;七是狠抓产前籽种产业的发展,重视产后农产品加工、保鲜环节,引进项目及技术,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而且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顺义区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