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欠发达地区奔小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期研究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寻求治本之策。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从现象上看,农民增收迟缓主要是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市场不稳,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等因素所造成。而从磐安县情况看,目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三低”。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据统计,2002年全县第二产业比重为50%,不算太低,但总量不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农产品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全县农业龙头企业21家,但真正称得上“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几家,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作为原料或初级加工品出售,得不到更高的附加值。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农民就业空间狭窄。
二是城镇化水平低。近两年加大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劳动力需求的增加。2002年全县农民在本地企业中得到的收入人均387.21元,比上年增加5.13%,但仅占全县农民人均总收入的9%。可见,城镇化是处于低水平的初级阶段,这也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展和升级。
三是农民的非农化程度低。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二三产业不发达,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狭窄,致使大量农民滞留在有限耕地上,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工业化进程中的三个转变
一是农村经济将由农业主导型逐步向工业主导型转变。这就是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而农产品加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民收入来源的主体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经营转向主要依靠非农产业。近年来,以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发展开始起步。随着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必将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是以农村为依托的县城和小城镇迅速崛起,一些农村开始向城镇转变。分县二十周年,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非昔比。通过省委、省政府三年“百乡扶贫攻坚”扶持,我县方前、尚湖、大盘等镇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新握、尖山、冷水等镇依托产业优势已形成小城镇雏型,为农民进城镇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是一部分农民向居民转变。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以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县约有3万劳动力进城外出、务工经商,基本形成农村劳动力“三分之一劳务输出,三分之一从事来料加工,三分之一从事效益农业”的就业格局。外出打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达5000元左右,劳务收入已成为新时期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滞缓的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再象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样通过农村改革的单项突破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使农民收入随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得到持续快速增长。为此,应抓住四个关键环节。
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出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县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磐安土鸡通过野外放养成为生态食品后已很有名气;杜洛克公猪、外二元母猪、三黄鸡、獭兔正悄然进村入户。畜牧业将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三是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大力抓好劳务输出,特别要放宽农民进城的限制性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安家落户,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到2007年,争取县城人口达6万规模;全县城镇化率要达到45%以上。农民的非农化程度提高,农民减少了,农民就会富了。
二、加大工业拉动。我县在走向工业化道路选择上,应立足本地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把推进工业化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农产品加工业上,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工业之路。要着力做好中药材、食用菌、畜牧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工转化这篇大文章。通过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拉动产业结构整体跃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经济组织的有效形式。其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农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其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可以从种养生产中受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其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地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农业产业化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分工。其四,农业产业化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其五,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上就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核心是抓好大型项目建设。如果没有带户功能较强的项目拉动,产业化经营很难实现突破。当前,应重点引导扶持公司加农户、专业生产协会等多种新型产业化经济组织。
四、制定和完善相应配套政策。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要深入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彻底改变农民被征用土地补偿少、出让土地价格高,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状况,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利益的治本之策。二是要取消农民进城的所有限制性政策。要制订鼓励农民进城安家落户的政策,要大力实施下山脱贫工程。先撤并5户以下的自然村,对20户以下的自然村一律停止审批屋基。三是要下功夫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下功夫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四是要提高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保护农民,帮助农民提高自我积累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