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知识经济中农村社区信息分配机制的调整

知识经济中农村社区信息分配机制的调整

作者:简小鹰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在农村社区生活中的意义、传统农村社区中信息资源的分配机制以及外来信息在进入农村社区中所存在的障碍等的阐述,表明信息在农村社区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拓展对传统社区的信息投入途径和增强其力度、并启动社区学习过程,建立社区信息交流和分享的新的途径和机制,以加速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信息流、信息分配机制、弱势群体、强势群体、社区学习过程

  一、 信息与传统农村社区的生活秩序

  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特•帕金森曾有一个著名的定律,说的是在决策的过程中,当涉及到讨论降低办公费用时,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许多涉及到巨额投资项目时,往往只有少数人参与到决策中。这里实际上阐明的是一个在决策中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性(不平等性)问题,即对人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自己直接参与的活动及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们拥有足够的信息,在决策过程中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但人们对不熟悉的、在其所涉及空间范围外的或与自身利益不密切相关的事情,则会因为信息量不足或信息的准确性不够,而在决策过程中缺少应有的发言权或被完全排斥在决策过程之外。

  日常生活中,那些对某一个问题充满自信的人,那些能侃侃而谈,并能打动对方的人,其成功的奥秘也在于其在这方面拥有充足的信息;相反,在缺乏信息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底气不足,而将自己视为外行。于是,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有人群的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毫无例外地将他们依其对信息的占有程度而区分为两大群体,即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并由强势群体在活动中起主导和支配的作用。

  由于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信息问题上固有的或后来形成的差异,如对信息占有量的不平衡,对信息敏感性的不同以及对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机会的不均等,由此而决定了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不平等性。

  对于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理解:1)信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定性的度量,从而把信息看作是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3)信息是作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4)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的分布;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度。显然,信息是同人们的决策关联在一起的,并主导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向。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人们作出决策的目的是使系统的运行更加有序化,而不是相反。系统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的存在,使系统向无序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方向运动。因此,信息作为一种负熵对系统的输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人为地对系统自然运行状态的改变,减缓系统向熵值增加的方向运行的速度。许多活动的不成功甚至严重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是决策的失误,而归根结底是决策时信息占有的不真实、不充分、不全面和不准确所致。人们在强调客观原因的同时,更需要从主观上深刻地反省自己。

  在农村社区生活中,两大群体的分野是相对存在着的客观事实,如社区领导相对于一般农民,富裕的农户相对于贫困的农户,男性农民相对于妇女,成人相对于儿童,有技能的专业户相对于一般农户,甚至于一个家族相对于另一个家族,等等。一个群体表现出在社区生活中的优越感,而另一种群体则难免显现出一些自卑。在比较中我们可以列举出一系列能表明两者差异的特征,但实质性的差别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素质!包括观念、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等,表现出其非物质性的特质,而这些显然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由此而影响到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可以说一个人在农村社区中的地位(社区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对信息的占有状态所决定的。于是,形成了传统农村社区生活的普遍秩序,处于强势群体的人由于其强势而支配、主导着弱势群体,并在这一过程中占有应该属于弱势群体的权利和机会,包括信息本身。在资源日益呈稀缺的情况下,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于农业经济时代(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体能的拥有)和工业经济时代(对以机器为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占有和技能的拥有)的最大特点表现在人们对信息予以更多的关注,它是以对知识的拥有为基础,进而对信息资源的占有为其运行动力机制的。信息作为较物质和能量更重要的资源状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人们发展的格局。在知识经济社会,谁占有了信息,谁便拥有了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使之加入到强势群体的入场券,使之获得较弱势群体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并使信息占有上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这里我们是将信息和知识放在同等的位置予以讨论的,或者说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严格来说,知识是信息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而信息则是知识重要的作用形式。表现在人们的能力上,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便具备了操纵更多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知识是人的一种潜能,而信息则是人的一种动能。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不将他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信息,那么他充其量只能被视为社会中受人尊敬的学者;而当他的知识以信息的方式在传递、在被人们所利用时,他便为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农村社区内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


  在农村社区中,弱势群体所表现出的从众心理及行为,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自信心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归结为其缺少信息、缺少获得信息的相应机会和有效的途径等。因此,时间和空间观上的局限性,他们贫困的生活条件等的无奈状态,不仅是缺少物质和资金,更重要的是缺乏在社区生活中的参与,他们没有表达自身意见的机会,他们不被人们所重视。


  如果这种对信息不平等的占有格局一天不得到改变,我们谈论农村社区弱势群体的参与问题,均不会得到实质性的结果,而要改变这种社区生活的格局又唯有通过参与的途径不可。因为参与的实质是向弱势群体赋权的过程,通过向他们提供他们在社区生活中被强势群体“侵占”了的机会,通过强调增加信息在社区内外流动过程中的透明度,而使他们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与其自身相关的信息,从而逐步改变他们的信息盲点或信息误区,进而提高其在社区中的地位,并在社区决策、规划及与发展相关的各种活动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强调其相应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超出其信息基础的行为和决策,都会表现出巨大的风险性,最终只能是适得其反。

  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社区本身,即社区的封闭环境。一方面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导致现行体制下,少数人对信息的垄断局面,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和根深蒂固的对有形物质的偏好。在社区生活中,有形的物质成为人们关注,甚至是引发社区矛盾冲突的焦点,因为其有限性和消耗后的不可复原性。而对其后所隐含的无形的信息(知识)一般人则缺乏应有的意识,或有意识,但却缺乏有效的途径去改变即定的信息资源分配状态。

  任何一个人,从心理上来讲,当他处于强势群体时,他是不愿意轻易放弃其强势地位的,传统社区的种种制度安排,基本上是以如何使之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从而使之继续保持其对信息占有的优势为前提的;而那些处于弱势群体中的人,没有不希望改变其弱势状态的,但却缺乏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当他们对信息占有的机会和权利往往会被强势群体中的人所剥夺时。他们缺少参加培训的机会,他们缺乏同外界平等的交往,从外界传入的有限的信息,会在进入社区后,在到达他们之前就被消耗了或终止了,甚至他们得到的是一种误传的信息。尽管这些现象的发生并非完全是有意识的,但在深层次的无意识中,表现出的是作为强势群体内心的恐惧,害怕失去其强势地位的威胁。信息占有状态的改变会对社区现行的秩序产生冲击力,使社区生活出现震荡。

  显然,人们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对待信息资源。就物质资源而言,由于其总量上的确定性,因此在分配和占有的过程中,别人多得了就意味着你会少得到,具有占有和使用上的排他性,并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信息资源则不同,它具有分享性、流动性和创新性。即信息资源可以为多人同时占有和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尽管它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但却表现出巨大的即时效应;而且通过使用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信息。老子在《道德经》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对信息这种特征的描述。农村社区中由强势群体对信息的垄断格局,在某种意义上是社区落后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原因。


  三、农村社区内外信息资源的整合


  当然,随着农村社区的不断开放,传统的社区秩序会因为外来的信息流入,而受到不断的冲击,借助外来的信息,使社区的信息容量得到逐步的扩展。但在实践中,信息占有的不平等现象往往有加剧的趋势。如许多扶贫项目,在分配扶贫资源时,最先获得信息的人便有可能比其他人更早地或更多地得到外界以物质和资金形式给予的支持,而那些没有获得支持的人,甚至连这件事情都没有准确地听说过,他们处于信息的屏蔽状态。而有时当他们获得了相关的信息,他们会为争取自己平等的权利而同强势群体发生不可协调的冲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政府的扶贫项目多采取信息封锁下的“暗箱”操作,唯其如此,他们才有可能从中得到因信息垄断而给自身带来的“超额利润”。在造林项目中,当一棵仅值5分钱的苗木,在经过县、乡、村几级运作之后,以5元的价格分配给农民种植时,你作为一个农民,你会怎么想?又会如何去应对呢?

  在农村社区的发展过程中,社区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并建立起同外来者的合作关系,但在实践中,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十分困难的,尤其表现在对信息的不平等占有上,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合作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这里涉及到几个问题:

  首先,作为外来者应该向社区内输入什么资源?是物资的,资金的?还是信息的?显然,社区发展的乏力与这三种资源的缺乏都不无关系,问题是哪一种资源具有优先的价值?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社区的领导在获得了可以得到资助的信息后都会对前者感兴趣,一方面他们可以从中得到额外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政绩。但对普通的农民来讲,则应该是更多的机会和信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其在社区的弱势地位。而我们很多的外来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为了迎合社区所谓的“需求”,而导致项目决策的失误。因为社区对外来者的认同仅仅局限在其可能提供的物资和资金上,而我们的外来者有时又会不自觉地以赞助者自居,并扮演者施惠者的角色,将最终的决策权握于手中。由此而产生了第二个问题,即在决定发展项目的时候,外来者明显地居于强势地位。

  这种强势地位的存在是因为外来者较社区当地人占有更多有关社区发展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在进入到具体的社区时,有时带有很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并表现出强烈的倾向性,如将目标群体确定为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包括贫困户、妇女或儿童等,便自然同社区现存的信息梯度分布状态发生冲突,由于信息不能很好地到达弱势群体,其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往往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他们的强势地位经常被社区的强势群体所利用,于是产生了第三个问题,即对社区信息的占有上,外来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受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外来者和当地人在交流和沟通中客观上存在一种信息屏障,而这种现象首先是由心理上的屏蔽造成的。外来者往往会被社区开始时那种朴实的、真诚的热情所蒙蔽,因为这种热情传递的并非社区全面的、准确的信息。而涉及到实质性的问题时,由于两者目标、关注点及角度和层次上的差异,社区传递的则是完全不同的信息状态。在很大的程度上,外来者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同社区内的信息相整合,即在随后形成的合作关系前,人们尚未建立起一定程度上的共识,由此而埋下了进一步合作过程中矛盾冲突,相互埋怨、相互指责,甚至不欢而散的种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外来者,你会有某种被欺骗的感觉。但在反思之后,你最好从自身找原因了。你对社区的基本信息了解了多少?你是如何获取社区信息的?而你又是如何传达你所携带的有关外部世界的信息的?尤其是是否有信息充分交流的过程?

  由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外来者很难真正融入到农村社区中,而社区内的人也很难对外来者的行为予以理解性的认可,使得相互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情感层面上。在项目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外来者基本上只是采用蜻蜓点水的方式,而不能深入地进入到社区的现实生活中去。根据作者的经验,若要对农村社区的整体有一个最初步的了解,外来者至少需要在农村社区艰苦的环境条件下生活一个星期以上。毕竟住宾馆与睡在农家土炕上所收集到的有关社区的信息,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是不同的。而且当外来者在有了一定的社区背景经历之后,他们才能对社区内的信息产生某种共鸣和共振效应。

  为此,需要建立一种社区有效获取、交流、分享社区内外相关信息的渠道,这便是我们强调参与式社区发展的意义所在。外来者在进入农村社区后,首先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并调整其在与农村社区完全不同的文化范围下所形成的在与社区人们接触是的强势心态。在适应了社区已有的信息状态的前提下,向社区当地人学习,尤其是学习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乡土知识,才有可能逐步向社区有效地输入其所携带的丰富的信息。否则,外来人的信息会被社区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良好的愿望换来的可能是相互更多的不理解。


  四、社区学习过程与农村社区发展


  在探讨某一个社区落后的原因时,社区领导常常会将其归结为农民素质太低,而当地农民则说其主要的原因是领导的水平太低。其实,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前者是将自身同农民相比较而言的,而后者是将本社区的领导同周边社区或外界相比的结果。尽管人们都不喜欢从自己主观上找原因,但却反映出社区整体素质的低下。而其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同社区信息的流动受阻、人们缺乏更多获得信息的机会所致,更深层次的原因与缺乏社区学习过程相关。

  从社区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社区内所有人能力的提高是社区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其他任何项目活动都是作为手段,直接或间接地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实践中需要探索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建立社区学习中心,为信息的流通和交流建立一个平台,将信息的获取、分析、传递、使用和创造的能力作为社区及社区内所有人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内容。对此,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强化社区信息资源的流动,并按照社区发展的要求,对已有的社区信息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使处于弱势群体中的人也能分享到信息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1、 信息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关联,在社区生活中,形成对信息价值的普遍重视,并按信息流优先的原则,重新构建社区物质流和能量流流动的方向和强度。采用参与式的途径,将社区中弱势群体,如贫困户、妇女和儿童作为社区发展项目优先的目标群体,旨在让他们在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优先权,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忽视了;

  2、 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往往处在就业不足的状态,有大量剩余的时间资源而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通常的社区发展项目是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以增加他们的自我就业机会,然而,当他们的能力没有真正提高之前,在缺乏足够信息的基础上,辛勤劳作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的产出仍然是负效益,因为其现有的以物质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系统处在无效率或负效率的状态。因此,在启动这类项目活动之前,应强化他们的市场意识,以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有效的市场和技术信息,即向他们无效或低效的生产经营系统中首先要输入的是信息,随后才是能量和物质。强调“软件”和“硬件”的协同作用,而“软件”中的信息则居于主导的位置;

  3、 信息之对于大脑的作用,就象食物之对于人体有机生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经济状态下,没有足够健康的体能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合格的农民,那么,在工业经济状态下,合格农民的标准中增加了对其技能的要求,而在知识经济状态下,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的巨大价值,就不能将之纳入合格农民的范畴。为此,社区应该对所有的人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在对社区资源的分配中将其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指标,由此而对信息不敏感的群体形成一种带有一定压力的激励,激发其对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开发;


  4、 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如贫困户和妇女,由于其没有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而被人们视为没有学习的能力,而不赋予他们学习的机会。其实,这是一种深深的误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较之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更重要一些,因为学习已经愈来愈成为与人生相伴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学习是任何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为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或创造使其学习能力得到表达的机会和环境,使之进入到社区学习过程中;

  5、 社区学习过程,基于前面所及的原因,有时靠社区自身自发的启动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外来者予以启动和促进。首先向社区内输入外界的信息和知识,成为社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其次要帮助社区认识到社区的发展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学习是每一个人发展的唯一途径;进而要为社区学习过程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使人们能更充分地分享到社区内外的信息资源;

  6、 为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使社区外的信息能不断地传入社区,并在社区中传递,直到最弱势的人群。首先是社区强势群体在同外来者的互动过程中,建立一种平等的、以利益为纽带的合作制度,使社区能由此而增加获得外界信息的有效渠道;同时,社区内应建立人们定期交流、学习的制度,使学习成为社区生活中头等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将学习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学习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而在这一过程中则会不断启动新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获取更广泛的信息;

  7、 而发育一种促进社区学习过程的有效机制亦是十分重要的,即欲要社区得到外来的物质和资金的支持,必须启动社区学习过程。在人们开展具体的项目活动之前,必须要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占有相应的市场信息及克服人们普遍的投机心理和行为;进而通过小规模的项目活动,不断提高其能力,减少项目活动的失误率和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对社区及农户信誉等社会资本的损害;

  8、 社区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人在其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社区学习过程的进程而相应地转换。在开始时,这一过程会由外来者及社区内的强势群体所主导,但如果这一局面不改变,则社区学习过程不可能真正地有效运行。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对社区内弱势群体的投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并配置其他相关的资源,因为社区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其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联。


  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社区内所有人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和促进社区内弱势群体的发展。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使所有的人能更多地获得社区内外与之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以极大地提高其能力(尤其是其决策和规划的能力),提高社区各项活动的效率,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生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秩序和更有效的运行机制。


  Adjustment of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n Rural Community under Knowledge Econom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m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for the rural community
orders is discussed.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is dominated by
dominant groups over vulnerable ones in traditional community and there exists some
barriers to hinder the information flowing from outsiders. Therefore, for the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t is meaningful to extend information channels
and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flowing and to initiate the rural community learning
process. It is critical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information exchanging and sharing system as speeding up th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information flow, dominant group, vulnerable group
and community learning process


  参考文献:

  1、黄焕山 刘帆 知识经济与农业、工业经济的区别 经济问题 1998(7):3—6

  2、王雨田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3、杨俊杰 王希文 知识经济与智力农业 科学学研究 1998:16(2):89—92

  4、叶忠海 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 教育发展研究 2000(5):38—41

  5、祝灵君 试论农村基层政治中的政治沟通 理论与改革 200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