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西部现代化农业信息引导服务初探

西部现代化农业信息引导服务初探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西部地区处地偏僻、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农业在地方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我国“入世”以后和西部开发中,西部农业经济面临强有力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为农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信息引导服务,实现西部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新形势下地方信息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形势下西部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入世为西部农业走出国门拓宽了路,同时也为外国农业进军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纳入全球一体化轨道,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方面,中国农副产品的外销壁垒被打破,农产品的出口环境大大改善,扩大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国际农业市场和农产品信息,加快了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关税降低,市场准入度提高,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外价康物美的农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给国内农产品销售造成巨大压力,以农为主的西部经济面临强有力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农业竞争的核心内容发生新的变化,竞争的核心主要不在于自然数量竞争,也不在干劳动成本决定的价格竞争,而在于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品质或农业资产质量的竞争。知识和技术要素的作用日益凸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农业比较利益增长的源泉。农业信息作为农业科技的动力源泉和推动农业发展的服务要素,如何引导农业走向至关重要。构建现代化信息型科技农业成为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二)西部开发为西部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西部开发是21世纪初期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重大区域性转移,为西部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一是政策机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西部发展的优惠政策,各部门行业也制定了相关的配套办法,从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产业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投资机遇。要发展就要有资金。国家围绕西部建设,明确了重点领域和产业,发行了专项国债资金,农村基础设拖、农业产业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生态旅游等都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及时研究政策信息,摘好服务,立足优势,建成特色,是推进西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个关键。

  (三)人力资源短缺严重制约西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人力资本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农村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剩余劳动力被大量转化,较高文化素质群体脱离农业,低素质劳动力滞留在涉农行业,农村劳动力素质呈下降趋势。据2001年中国科协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科学素质仅占0.4%,西部则更低。这种状况与新形势下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密集型人力资本差距太大,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培育工作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发劳动力信息资源显得尤为紧迫。

  二、西部现代农业信息引导服务的主要途径

  (一)突出后发优势,加强现代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

  1、加强现代农业信息收集与处理,建立四个信息库。一是WTO信息库。主要搜集WTO关于国际农业的规则条例、市场准入规定等知识信息,建立WTO农业信息库:二是西部信息库。搜集国家关于西部开发的规划、产业建设方向、投资颔域、金融扶持机制及国成资金投向等政策信息和投资信息,建立西部开发农业信息库,为项目开发提供信息保障;三是农产品供求信息库。多渠道搜集国内外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建立农产品信息库;四是农业科技信息库。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农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及市场转化成果信息,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库。

  2、建立信息型农业决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信息社会化进程。

  (1)构建地方农业信息网络。地方高校和涉农部门是农业信息的积聚中心,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分布较散,资料原始,信息没有集中加工处理,没能很好为地方农业发展服务,造成信息浪费。构建地方农业信息网,我认为:①成立地方农业信息搜集处理中心,负责整个区域各条渠道来源的农业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分析、发布,中心发布的信息有绝对的权威性和指导性;②地方高校图书馆和涉农部门作为分支承担信息的采集、初步处理和中心传递任务;③乡镇农技站、文化馆站、图书室等基层部门则发挥“瓜藤”优势,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大众。

  (2)培育现代信息型农业增长点。一是科技型农业信息增长点。要培育生物工程、生态环境等科技化的信息点,引导农业技术与农产品市场的创新重组,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合理布局西部农业产业;二是贸工农组织一体化信息增长点。引进推介国内外先进贸工农一体化组织方式,提高西部农业产业化运作水平。三是农村商品流通和金融市场信息增长点。农资市场、农贸产品市场、农村金融市场都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基础,加大这类信息的培育,促进农村经济产销良性循环。

  (3)改革整合基层农业信息部门,提高服务效能。一是根据地方农村产业布局合理布点。二是实现体制创新,增加部门活力。三是加大对农技推广站、文化馆站、图书室等基层农信部门的统合,实行信息化改造,提高服务效能。

  3、加大投入,实现信息服务网络数字化。

  网络化是实现信息资源广泛利用最有效的保证措施,也是现代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因此,应加大信息数字网络化建设投入。实施网络化,首先要求现有的信息部门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标准化,尽可能统一软件,统一格式着录,为实现区域性网络奠定基础。其次,各省地区的涉农部门要建好地方信息网络系统,搞好协调互补。实现信息网络化服务后,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民就能在本地区获取世界各渠道的多元化现代的农业信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农业信息快捷优质高效服务效果。

  (二)围绕“两个市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农业信息服务。

  1、以市场为导向,为西部农业结构调整提供项目信息。农业实现结构调整,选准项目是关键。信息部门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关于国内外农业政策、规定、动态、科技、产品市场方面的信息,提供给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使他们能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符合国内外市场发展需要的大项目,形成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尤其要对西部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加快西部农业产业政策科学化及产业化建设进程,促进西部农业与国际的全面接轨。

  2、充分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西部民族地区各图书馆、科技情报所、大中专院校、涉农单位等的信息服务人员应充分利用本单位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主动走向市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了解农民、农企的需求,主动上门开展咨询服务,开办农技信息培训班,及时准确地提供实用、有效的科技信息,为他们送去致富的“灵丹妙药”。如湖南吉首大学图书馆把湘西吉首矮寨镇德夯村作为信息扶贫点,主动上门进行咨询服务,及时跟踪,无偿赠送大批量农业科技文献,为该村成为科技文明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该馆还与湘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信息服务合作,如为该公司猕猴桃科研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并编制了“猕猴桃保鲜技术”专题索引等二次文献,为该企业科学化决策提供信息参考。老爹果王素的成功开发,为企业猕猴桃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技动力,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3、为地方提供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由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参与度不高,西部涉农企业,特别是农民,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及数量十分有限,影响了他们按市场需求准确生产种植。信息部门及工作人员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及时将所搜选处理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企和农民,建立信息定期公布制度。二是开展电子网络服务。利用网络开设农产品窗口,对外发布产品信息,推介优势农产品,使“小鼠标”连着大市场;三是开设信息专线电话服务,解答具体问题。四是牵藤结瓜,建立基层信息网点。以农业大户为龙头,搞好大户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农业群体。

  (三)提高信息传递和信息接受人员的综合素质。

  科技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仅与农业信息自身质量和信息传输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信息接受者密切相关。因此,一方面,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对信息传递人员的引进和培训。使其熟练地掌握信息理论知识、农业科技知识、WTO知识和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对信息接受人员主要是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培养他们的科技信息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和吸收、利用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