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林毅夫:不赞成用“黄箱政策”补贴农业的办法

林毅夫:不赞成用“黄箱政策”补贴农业的办法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指出,增加农民收入不能用WTO的“黄箱政策”对农业进行补贴,而应采取更加有效、更为可行的办法。为此他提出五种财政支持农村的可行方式。

  根据WTO的“黄箱政策”,我国政府对农民的收入补贴可以达到农业总产值的8.5%,补贴总额可达2225亿元,因此有专家主张增加对工业部门的税收,充分利用“黄箱政策”来反哺农业。

林毅夫不同意这种主张,理由有四:一是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持这样大的补贴;二是补贴会导致农产品过剩,产生一系列问题;三是一旦补贴就会产生惯性,很难取消;四是补贴在执行上非常困难,操作中的公平性、合理性很难掌握。

根据上述四点理由,林毅夫提出五条建议:一是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二是以中央财政来支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三是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四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五是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条件。

林毅夫指出,前面三点是促进农民就业转移的长期性措施,短期内则必须克服当前的通货紧缩,解决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问题,有效办法是释放出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存在的有支付能力但因制度性或结构性因素制约而没有实现的存量投资和消费意愿。

增加与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可启动农村的存量需求,又可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可行、应行的政策。只有解决通货紧缩问题,使国民经济恢复正常运转,增加非农产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才能有序和持续,农民收入才能保持和城市居民大致相等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