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作为“国粹”,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政府也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科技部等八部门共同编制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近年来,中药的发展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不仅亚洲国家人民对传统医药的接受程度较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传统医药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以上诸多因素决定了中药将成为一个热门产业。
在致联市场研究公司(United Re- search China Ltd.)对全国12个主要城市零售市场进行的连续性跟踪研究中,大量零售数据资料表明,中药市场正在日益膨胀。以感冒药为例,全国12个主要城市零售市场,中药与西药的销售额比例已从1999年的0.26比l上升为2002年的0.53比l。
除了上海,中药在其他主要城市都有较好发展。其中北京同仁堂、广州香雪、广州明兴、广州光华、深圳南方更是表现突出。中药品牌数也在不断增加,以成都为例,从1999年到2002年,感冒药的中药品牌数已增长了3.7倍,而同期西药品牌数只增长了2.4倍。
中成感冒药的成长契机
2000年末PPA事件发生后,当时雄霸感冒药市场的康泰克退出,全国立刻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真空。西药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者已不再盲目追捧西药,转而对传统中药投来了青睐的目光。一些精明的商家藉此机会纷纷推出中药新品,并取得良好的市场回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北京同仁堂系列,此系列由原先京华系列演变而来,在2001年第三季度崭新登场,正逢市场真空时期,马上抢占了北京感冒药市场近10%的份额。其主打产品同仁堂感冒清热冲剂刚重新推出,就夺得北京感冒药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三的成绩,第四季度便一举夺魁,至此坐稳了第一把交椅。到2002年第四季度,它已占有整个北京感冒药市场1/4的份额,对照刚推出时自身增长率高达407%。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广州香雪,其研发的主导产品香雪抗病毒口服液1999年第四季度就已上市,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并在2002年第三、四季度蝉联广州感冒药市场销售额第二名,紧跟在日夜百服宁之后,对照刚上市时自身增长率高达550%。广州香雪还致力于不断提高香雪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并对其功能延伸进行研究,为增加其适应性和合理剂量打下基础。
如今中美史克又推出了不含PPA的新康泰克并逐渐恢复了原来康泰克的市场规模,但已不再能称雄感冒药市场。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药规模正在急剧膨胀,西药则显得后劲不足。
板蓝根脱销“露”出市场空间
时下正值呼吸道感染多发季节,加上近来在广州地区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被传得沸沸扬扬,消费者纷纷争购板蓝根预防疾病,板蓝根成了药品市场上最为紧俏的商品,不但广州本地产品迅速售罄,全国各地的板蓝根也被火速调运广州,甚至导致了全国范围的板蓝根脱销,在广州、北京、上海、重庆等主要城市都有发生。这在致联市场研究公司(United Research China Ltd.)即将提供的本季度零售数据中将大有看头。
虽说这是一种盲目跟风,况且专家也指出长期服用板蓝根有害健康,但不可否认,从这个事件中如果我们探究一下购药者的心理就能发现,中药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这一观念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是西药无法比拟的。就以板蓝根为例,尽管多年来治疗感冒和抗病毒的西药层出不穷,但在关键时刻,需要有可信赖的药品预防保护自己时,老百姓往往会想到物美价廉的中药。其实老百姓心中优秀的中药产品除了板蓝根还有很多,其适应症涵盖各个病种,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药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2002年全国12个主要城市排名前5位的板蓝根依次是上海双鹤、北京同仁堂、广州白云山、广东益尔和广州香雪,而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排名第一的分别是当地品牌:北京同仁堂、上海双鹤和广州香雪,可见中药的地方性品牌效应十分明显。
中西结合的尝试
在以前我们的概念里,中西药无论在药理、药性,还是在生产流程和厂家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泾渭分明。但是我们发现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
目前国内有一些药厂同时生产中西药,例如广州香雪不但有西药小儿速效感冒片,也有大众化的中成药板蓝根冲剂。另外,国内部分中药巨头也在不断进行革新,对中药进行改造和拓宽。例如,泡腾片这一剂型本是西药所独有,但北京同仁堂即将推出的以金银花、赤芍为主要成分的抗感泡腾片让中药制剂也具有了“速溶性”,这种“中药西制”的新方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它是国内制药企业在入世后抢占国际市场先机的一大捷径。
另外,中西结合药的比例也在不断升高。从人们耳熟能详的VC银翘到销量不俗的三九感冒灵、峨嵋感冒灵冲剂和康必得复方抗感冒药都是中西结合药的典范,证明中西结合药拥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国际化的“中药潮”
现代人对人工的东西似乎已经有些厌倦,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更是避而远之,全球正刮起“自然风”。根据一般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看,在适应症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中药,他们认为中药制剂的毒副作用比西药小。人们崇尚高品质生活,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倍受瞩目,国际上对中药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当然消费者最关心的始终是药品的疗效,功效显著的中药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从目前总体的情况来看,中药的药店零售与西药相比却仍然较小,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药零售市场的潜力仍然很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但纵观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国产的中药产品只占总量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仍被国外的产品所垄断。世界草药市场逐年扩大,近年来,除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传统医药仍保持旺盛的需求外,北美、西欧市场亦日趋活跃,非洲、阿拉伯传统医药市场也在逐渐扩大。国外很多大制药公司纷纷成立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国际上申请的中药及其他植物药专利数量在急剧上升。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的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约350亿美元,而日本就占了其中的70%-80%,我国仅占3%(约5亿美元),差距何其大。据了解,中国大陆的主要对手是韩国、日本、台湾、新加坡和德国。日本是除我国以外研究应用中药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水平较高、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80年代以来,逐步加大了对中药研究的投入力度,注重中西医结合,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还进一步开拓了中药的新功效,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是有目共睹的。日本声称要成为国际传统医药中心。韩国的中药基础研究也十分活跃,其着眼点是通过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所研制中药的现代化水平,以获取经济利润。在西方,特别是欧美市场,厂家很重视推广科学验证,经常配备草药的临床报告,包括与西药比较的临床研究。中药在中国缺乏标准化和质量的鉴定,造成未能更广泛地被市场接受,从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现在中国加入了WTO,中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制药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相应的研发队伍,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和后劲到国际市场上与大的跨国制药企业抗衡。当前中药产业最重要的工作是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中药现代化,中药只有实现中药现代化,不断创新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才能走向国际并引导国际医药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