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大部分在农村,中国强国离不开农村现代化。我们试从发展规模农业、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文化教育程度和农业科技含量等方面,对建设我国现代新农村提出一些建议。
一、 发展规模农业
指望增长农产品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目前看来唯有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来寻找出路,现在我国农民一家只种了几亩田生产效率委实过低。国外农业生产规模较大,一般以私营农场为单位,最典型的是夫妻农场。大的有几十万亩,小的蔬菜农场和农牧场也有上千亩。丹麦KURT一家六口人,有45 公顷土地,主要种植卷心菜、甜菜、草莓、玉米、大麦、大豆、大葱、胡萝卜等。他家拥有3 台拖拉机、3 台平地机、1 台铲车、2 台播种机、3 台浇灌机、1 台收割机、1 台耕地机、1 台施肥机价值达7 万美元。农忙季节,雇用几个临时工帮忙收获种植。在农闲时,KURT也外出做短工,一年下来,全家纯收入还有2–3万元。美国有的家庭农场只有两个人,我有一位朋友在美国读研究生时,他的指导老师32岁,同时还办有一个农场,农忙时把学生带到农场去上课。我们办个几十万亩的农场可能要上百人,管理人员就要20来人。江苏省某丘陵地区386个村,总人口6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3万人,约175.5万亩田。折算40个村的乡镇,人口6.5万多人,仅种田18.186万亩,其中乡村两级干部包含工商税务公安就有2百多人。这样单位人在单价时间内向社会提供极低的可用可销的(农副)产品,怎么能实现强国呢?
二、给予多于索取 服务多于管理
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理应保障农民从增加投入中增加利润,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不忘备战备荒。对农用收费应与城市一致,取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剪刀差对农民的剥削。现在许多政策挫伤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民多种多亏抛荒严重良田荒芜。政府宜采取补贴、稳定价格、保证贷款等给予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城市多余资金投向农业。 1987年(本文原写于1990年,这里略加了修改)美国政府直接支付给农场主的补贴高达57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农业纯收入总额的30%以上。 政府要做的管理就是让农民依法种田、照章纳税,也即是说:你种田,我审批;你赚钱,我收税;你违法,我查处,其他大可不必多管。变指令性管理为指导性服务,建立健全供给收购生产一条龙服务体系,并监督控制农用品和农业生产设施的质量和价格费用,保证充分供给。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由国家财政统一计划管理,安排兴办农民力所不及的水利交通电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和教育培训事业及其他公益服务设施,而不再从农民手中另加收费索取,农民只交农业税,拒交其他一切管理费和公共事业费用。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加大农业科技含量
农民文盲多是中国一大特色,农民的文化程度一般为中小学以下,即使出少数中专生大学生也多飞走了。现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已很成熟,但对文化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文化低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落后的封建迷信更严重地干扰制控着全社会的进步,农村的继续贫困化,还将造成社会性的动荡。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应作为全社会的一项中心任务来做。一方面普及9 年制义务教育,由县教育局负责落实,而不是推给乡村自筹资金,只要放弃集中优势打歼灭战的优越性、放弃金字塔的梯度模式而采用准平列式格局,加之政府廉政,中小城市、广大农村、西部边远地区就能得到足够的资金健康发展起来。另一方面,象当年普及千字本那样来抓农民文化教育,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农民学校。由地区农校牵头,县农校为主体,组织教员和教材作为慈善事业到乡村去上课,再用10年时间,将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到中专文化以上水平,使每个农户都能凭绿卡种田。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含量在逐年提高,种子生产收割水土植保治虫等方面新技术的研究到推广应用都是卓有成效的,如良种培育、抛秧、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特种养殖、网箱养殖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结构调整,使中国极少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1/4人口。在这里我们仅建议还需注重农副产品的加工技术的开发利用。国外黄瓜收成后转入包装场,由包装机按长短、粗细、瓜形分级,采用单个塑料厚膜热缩包装。包装番茄的机器可以区别不同颜色、大小包装封箱,整个过程完全由电脑控制。水产品也兴起软塑复合包装。国外新兴农副产品的加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多种经营农副产品的收购销售,便于消毒收藏运输,又使农副产品升了值。
四、乡镇工业和小城镇建设
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大量农民将离开田地,乡镇企业将是安置农民最佳的落脚点。前几年不少乡镇企业不顾农民技术差文化教育水平低的现实,贪大求洋开矿办大工业,材料浪费成本大质量低,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许多厂房至今还闲置(农村办化工工业更贻害无穷)。我们建议乡镇工业应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肉类加工转化率仅有3%-4%,奶为10%,而禽蛋转化率不到1%。发达国家肉转化为肉制品的比例一般为30%-40%,乳转化为乳制品的比例高达80%以上。而且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加工中,可直接用于烹调的半成品、预制品达到肉类消费的50%以上。农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既切实可行,又很有商机潜力,建议各地农村结合当地农林牧副渔实际情况,组织离开田园的农民优先创办加工业。在农村农工商运建,当以农为本立根于农。 现在各乡镇都在大搞小城镇建设,可能有些规划具有短视行为。从农业的规模化来看,以后的小城镇可能要以区为单位,形成县城的卫星城。小城镇的建设不可以象现在运动式一窝蜂,应根据规划量力而行自然地缓缓建成。既使小城镇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经济方方面面系统进步,又不至于白纸涂鸦导致今后不如意再生大的折腾。特别应注意土地资源的保护勿盲目开发荒山滩涂,注意环境保护和农村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开发旅游业又保证农村今后可持续化发展。
五、 乡村行政一体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若长期生活在农村,仍处处感受到信息闭塞、办事困难、政府行为不规范、以党代政、腐败现象更为严重。农村现代化首要紧的事情是改革党政机制,在村一级可取消支部,采取村民委员会和村长负责制。乡级取消党委一线干部,没有必有同时设工业书记、工业乡长,农业书记、农业乡长、文教书记、文教乡长,减掉一半干部也就减轻了农民许多负担。 改变乡镇以书记为主要领导为乡镇长为主要领导,贯彻上级政府精神、维护社会治安、加强社会道德教育、落实乡镇管理,有乡镇长兼管足矣。书记不得干涉乡镇人事任免和政府工作。乡镇长由民主选出而不再由上级任命,但对乡人大和上级政府负责。党团妇工等群众组织不得脱产不从行政拿工资。改变流水的乡长书记,铁打的科长办事员现象,乡镇干部都必须由外乡中专以上人才担任,本地人到外乡镇任职。在机关工作8年以上干部下派到企业农村商业工作5年后才能再进机关工作,体验被领导的感受,多些民气知道各行各业的艰难。(每个18周岁以上的公民包括农民手持一份劳动就业证,凭此就业、拿失业金和退休金)。 乡镇干部在食堂吃饭必须拿钱打菜饭,不允许吃白食严禁大吃大喝,对上级来人概不招待。工商税务公安中小学校水利邮电不归乡镇领导,由这些部门垂直管理,不得向乡镇摊派收费。医院市场化。
乡级机构也需精兵简政,有个乡派出所工作人员多达20多人,另外保安人员还有40多人,机构臃肿闲人实在太多,收的税收和费用多用于干部人头费和他们的大小开支。只有党政分开行政一体化、小政府大社会、政治开明,才可望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建设。
六、西部开发
作为题外话,这里对西部开发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设想:
1、 移民西迁。
2、 组织科学家进行地理气象改造,将东部水患转到西北部为水利。
3、 开凿人工运河,每个地区建设原始森林,每个县、区建有林场。
4、 防护林、防护墙、运河、楼房、植树草、建厂房六轮齐动治理沙漠(可向以色列学习)。
5、 以矿藏加工业为工业龙头,主产军工业、畜牧加工业和旅游业。
6、 保护好生态环境,节制畜牧业无限制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