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达国家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与措施
(一)实施对农业的收入补贴制度。
1、对农业实施直接补贴。第一,实施生产费用补贴。对生产费用补贴的范围很广,主要是对化肥、种子的补贴,其补贴费用平均占全部费用的50%-70%。第二,信贷补贴。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信贷补贴,主要是国家通过银行向农业生产者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使其得到必要的生产资金。其贷款利率与国内金融市场之间的差额由政府补贴给银行。
2、对农业实施间接补贴。其一,对农产品的交换过程实行生产者保护性价格补贴。当市场价格低于该价格时,政府即按保护性价格收购农产品。其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补贴。它是通过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等方面的补贴来间接地补贴农民。
3、对农业实施限产与休耕补贴。
(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措施。1、加强农业工程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2、把发展非农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积极发展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1、建立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科研体制,促进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2、大力研究和推广优良农产品品种。3、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四)建立完善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各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业合作社和农工商综合体。农业合作社主要有:采购合作社、销售与加工合作社、服务性合作社,信贷合作社等。农工商综合体又分为:生产综合体、产前综合体、销售综合体和国际贸易综合体等。
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产、供、加、销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是由于各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扶持。如给予办社投资津贴、享受优厚的纳税待遇,提供信贷补贴等,致使入社农民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其他地方得不到的产品和各种服务,更容易进入市场和扩大销售,而更重要的是它能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发达国家实施保护农民增收措施的效果评价
(一)实施对农业的补贴制度,优点与弊端同时存在。实施对农业的补贴优点突出:第一,可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即通过补贴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第二,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补贴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补贴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二是对农产品出口的补贴往往造成各国间的贸易摩擦,特别是在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趋势条件下,补贴会常常导致不平等竞争的加剧。
(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是立足长远、解决农民增收的战略措施。实施对农业综合开发的优点,是从长远的目标上根本解决农业资源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产环境、提高生产质量的根本好转的重大措施。特别是各国政府致力于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项减少农村人口与增加农村人口充分就业机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做法,可以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可以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受到各国政府重视和推广。缺点是:各国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了数千亿的巨额资金,无疑对财政支出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且投资周期长,见效缓慢。
(三)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在民收入的根本动力。一是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量,减少农民的数量,达到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农业向高精化方向发展,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能专心地从事农业生产,还能够得到合作组织的利润返还,受到政府提供税收、咨询、信贷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抵御生产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