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已扩大到1786个县(市、区)和237个国营农(牧)场,直接受益农民达4亿多。相对传统农业而言,这个由大中央财政投入为导向资金、带动地方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际上是国家在农业上打造的大“品牌”。农业综合开发既符合世贸组织“绿箱”政策,又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必须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进一步开创农业综合开发新局面。当前要抓好三项工作:
完善投入政策
健全投入机制
完善投入政策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方式,符合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是今后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规模偏小,建设标准偏低,与其所承担的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完善投入政策的核心,就是要保证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和地方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此,一是建议根据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对现行“黄箱”政策的支持目标和支持结构作必要的调整。由主要对农产品流通部门的补贴,转向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即调整粮食补贴的范围和方式,把过去补在流通环节的费用,补在生产环节,增加预算内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二是继续争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亚行贷款等外资,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筹资渠道。三是积极争取利用信贷资金,采取财政贴息形式,引导银行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投入。四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与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衔接。五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
突出重点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继续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农业主要靠农业主产区支撑,农业主产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在投入上要向主产区倾斜。第一,坚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本任务,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基本农田。必须注意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使农产品供给能力与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第二,逐步提高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标准,适当扩大扶持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第三,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项目要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有所区别,有所侧重,要突出农业综合开发特色,集中资金,克服投资分散,避免与其他生态项目重复规划、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点加强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农业主产区能源生态建设、草原(场)的保护和建设以及其他一些生态建设任务重、国家投资又十分有限的项目。
要继续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重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优势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优先选择出口潜力大的农产品和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在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域优势明显的主产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带。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的重点:一是优势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在优势农产品的集中产区,选择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开拓市场、引导基地、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方面的带动作用。三是要推进科技进步,这是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加速品种更新换代;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探索科技示范项目的各种新模式,建设好科技示范园区;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的技术培训,把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素质作为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继续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重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建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农业结构,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才能为农民收入增长开辟新的来源。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除了扶持优化区域布局以外,还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也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和完善。要把大力扶持产业化作为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件大事,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开拓服务市场。
加强管理
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加强管理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选好建好每一个项目,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一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中。无论是新增项目确定,还是重点项目建设,都实行竞争立项。二是根据“公正、公开、科学、合理”的原则,采用“综合因素法”分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的作用,奖罚都要体现在明处。三是按照统筹规划、优势互补、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生态建设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的建设机制。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要限期全面整改。除了强化中期检查、验收等工作外,还要借用社会力量,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和项目检查,并要加大处罚的力度。为此,要健全制度,依法办事。四是强化统计和信息反馈工作,保证农业综合开发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总之,只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这“四增”任务,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就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