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按计划2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就农产品贸易问题的谈判仍将在其日内瓦总部继续举行,但从上周各方谈判情况来看,分歧依然十分严重,世贸组织很难在预定的2003年3月31日前与145个成员就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等问题达成协议。
美国实行战略贸易政策
美国与欧盟就农业问题的谈判分歧由来已久。尽管农业在美国仍然是弱势产业,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平均年出口额高达550亿美元,约占全球农产品出口的20%左右。美国的农业出口可以为国内创造8万个就业机会,1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可以拉动1.5美元的国内经济,因此,长期以来美国把促进农产品出口当作一个重要的战略政策组成部分。按照美国出台的新农业法规定,在今后10年内美国政府将增加19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许多国家认为,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农业自由化改革的倒退。尤其令发展中国家担忧的是,美国的做法有可能引起发达国家新一轮农业保护主义的抬头。
美国一方面在国内增加补贴,另一方面又强迫其他国家开放市场,削减补贴。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对农产品出口,自始至终实行的是战略贸易政策。
欧盟日本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欧盟出于其内部共同农业政策的约束和各国的利益,一直同日本和韩国等一起与美国及凯恩斯农业出口公平贸易组织争执不下,不愿意削减对农业的补贴以及较大幅度地降低对农产品进口的关税。他们担心这样做会直接诱发整个欧盟成员国失业率的上升;农村环境和广大牧场将受到如何继续生存的直接冲击。
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等也拒绝进口别国的农产品。以大米为例,日本目前征收490%的高额进口关税,从2003年起政府还规定,凡是进入到日本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能销售。从表面上看,日本政府出台这些政策似乎是出于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考虑,但实际上,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日本本国的农业生产。因为日本耕地面积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3.1%,农产品价格非常昂贵。日本米农经济只占到日本整体经济的1.8%,而且生产1公斤大米的成本是美国的15.1倍,泰国的9.6倍。即使在政府大量的补贴下,日本市场上大米价格仍然高出美国3.1倍、泰国8.3倍。大米是日本人的主食,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大米的自给率已经超过90%。如果政府不加以干涉,按市场规律,日本大米将很快被赶出市场。
目前韩国的情况大体相似。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韩国在2004年前可以实行“最低市场准入制度”,就是说,韩国每年进口的粮食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4%,但从现在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韩国将不得不全面开放其大米市场。若要继续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市场准入配额。由此可见,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反对削减政府补贴和大幅度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的真正目的是要为其国内利益服务。
“绿色壁垒”是屏障
另一个妨碍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是所谓的“绿色壁垒”。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环境标准来实施对国外农产品的限制。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也是深受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的国家之一。日本将自中国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含量,从原来的65项检测指标增加到104项;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新增到62种,其标准总体比原先提高了250多倍。从目前国际贸易的趋势看,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发达国家运用绿色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不但不会削弱,反而还会加强。农业问题还将继续是世贸组织中一个烫手的山芋。尽管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再次紧急呼吁,要努力减少目前全球农产品贸易因发达国家对农业进行大量补贴所造成的不平衡状况。因为,发达国家减少农业补贴,降低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所设置的贸易壁垒,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3倍于发达国家向其提供发展援助的经济收益。尽管世界贸易组织还将继续努力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援助,使其能充分享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机制的好处,但距广大发展中国家真正享受农产品自由贸易仍然尚待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