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增长,目前已不单单是一个农民和农业问题,而是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方面。如果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发展,今后18年中实现小康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即使中国经济总量达到小康指标,也不能在实际上说明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当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情况已持续6年时间。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连年锐减。一个产业如果持续几年不能给从业者带来收入的增加,这个产业就已陷入衰落。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在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过去20年,农业生产的数量问题已基本缓解,从短缺变为过剩,而过去我们在农产品短缺阶段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成功经验和手段,现在已经显得软弱无力。此外,非农产业包括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增收已很难为继,从1997年至今,乡镇企业带来的就业持续下滑,说明数量扩张型乡镇企业模式已很难推进。
因此,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否发挥,很大程度上制约于农村和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综合性措施,必须要从生产力和市场的合理分布方面出发考虑出路。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已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重要思想。
目前有三个制约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一,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目前我们的各级干部中,缺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全面小康社会丰富内容的全面理解,片面看重GDP和财政收入两个指标。农业增长率始终会低于GDP的增长率,这是当今经济发展的规律。但绝不能因此而不重视农业和农民;其二,在经济上必须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要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民的负担过重和土地权益不被尊重,正是由于对这点不予足够重视造成的。历史已证明,城市再漂亮,农民不发展,中国的事情也办不好;其三,应当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财政体制、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这些方面尚有很多工作需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