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专家论坛
|

小额农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小额农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作者:陶崇勇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是新洲东部丘陵山区的一个小镇,近几年来,徐古镇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当地政府提出的大力推进主导产业、主体模式、特色乡镇等农业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坚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方向,积极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倾心为“三农”办实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徐古镇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1856笔,金额460万元,支持蘑菇种植专业户500户,金额350万元,支持养殖专业户405户,金额110万元,既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了农民信用资金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去年徐古镇信用社被评为武汉市“十佳支农先进单位”。


向特色农业要效益
地处大别山脚下的徐古镇历年来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全镇所辖32个村委会,农业人口4.2万人,农民人均耕地只有0.9亩,传统农作物主要以种粮为主。由于近些年来粮食价格普遍走低,农民有粮卖不出去,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实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现象也迫使农民主动地去调整种植结构,由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单一结构向多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但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资金不足而不能实现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徐古镇信用社及时调整信贷支农方向,把农户小额贷款重点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倾斜,为广大农民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个良好的契机,也为当地政府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资金保障。一是支持蘑菇种植产业,打造徐古蘑菇楚天第一品牌,争创中国蘑菇第一镇目标,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体。二是支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带动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徐古镇农村信用社实施小额农户贷款政策还不到两年时间,但它已为传统农业向高、新、特、优型农业种、养业方向的转移产生了明显的催化作用,实现了从单一的粮棉收入为主向多种经济收入为主的转变,过去不起眼的“杂粮”、“土产”、“副业”成为市场畅销的特产。全镇基本达到人平均一亩油、一亩杂,户平均一亩果,最穷的柳河山区户平均一头牛,人平均一只羊,柳河的柿子运销广州、上海,深受城里人欢迎,也为山区农民增加了丰厚的收入,2001年在大旱的特殊年景里,全镇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收入112亿。


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徐古镇农村信用社通过积极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全面实施优质、高效农业战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成了一批高产出、低投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农业基地。为了解决菇农零散经营带来的弊端,该镇在当地政府和信用社的引导和支持下,组建了康之源菇业有限公司,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信用社及时发放贷款60万元,区政府专项拨款200万元,帮助公司新建年产3000吨的盐水菇加工厂、保鲜菇加工厂和冻干菇加工厂,初步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以生产带加工,加工联销售一条龙发展的模式。公司向菇农大量收购鲜菇,从而解除了菇农产后销售难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徐古镇蘑菇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境内公路两旁已建成500个蘑菇大棚,有500个蘑菇专业户,从事蘑菇产业的人数达3000多人,鲜菇产量可达1万吨,年创产值8000万元。今年,除占领国内山东、河南、福建、浙江等省蘑菇市场外,该公司还与福建客商合作经营出口业务,远销意大利、美国和日本,计划创汇400万美元。与?同时,徐古镇还抓住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机遇,利用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建设一万亩高产优质油菜基地,连片种植一万亩优质稻基地,开发一万亩多种经营基地,群养一万头山羊基地,目前这些基地和项目已初具规模。由此可见,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为徐古镇的农业步入产业化、集约化经营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古镇农村信用社在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大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支农、扶农为己任,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使广大农民的致富梦想变成了现实。